■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
得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来前海,一时间许多粤剧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丁凡带领着其爱徒康健、优秀青年演员李俐颖和《柳毅传书·花好月圆》大戏来参加前海文化讲堂,如此规模的粤剧讲座,在前海尚属首次。采访丁凡之前,心中早已有了形象判断:传统、严谨、内向甚至是老艺术家。但日前记者在前海梦工场采访他时,言辞流利、谈笑风生,俨然一位演讲家。
粤剧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名扬海外,但是在国内为何却有着“跨得出国境,却跨不出长江”的说法?面对记者的提问,丁凡认为:“首先,粤剧最精华是语言艺术,所以粤剧的流传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其次,观众有所误解,以为现在粤剧没多少人看,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剧就已形成了歌曲传唱。粤剧跟其它文艺形式不一样,不需要太多变的品种和题材,而现代题材用粤剧来演绎不是不可以,但有时候演起来,就不是那种味道。我们要改革,就得继承传统的粤剧精华,增加新的题材、新的元素,让观众觉得好看、有亮点,但又不能什么都放进去。所以时至今日,粤剧在广东的粤西地区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再次,虽然现在我们不断地在培养青年参与传承,粤剧目前还是"老人艺术"。这主要是因为粤剧缺乏自我包装,观众对粤剧又不甚了解。”
丁凡从艺40多年来登台唱了很多场粤剧,他表示,还是唱“春班”最过瘾。“"春班"其实就是春节前后的几个月出去唱戏,因为粤西地区的粤剧文化氛围好,所以我和剧团一般到春节期间都会去粤西地区搭台唱戏。”丁凡说。
丁凡原籍湖南,算是粤剧方言区外的“北”来名家,年轻时痴迷体育运动,半路出家学唱粤剧,也拍过两部粤剧电影,这一切招来许多戏迷的疑惑和不解,他是为更好地推广粤剧还是赚取优厚的报酬?
丁凡说:“我是在广东出生长大的,中学的时候我的确喜欢体育运动,一次偶然的学校合唱,广东省戏院老师觉得我嗓音很好,所以我就进了戏班。唱戏不可能赚取优厚的报酬,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演出来生活,现在随着政府的扶持,我们的粤剧也走进了校园和周末剧场,我相信学粤剧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为此我拍了两部戏曲电影,票房还不错,尤其是能让年轻观众喜欢,所以一定要多条腿走路。”
在丁凡看来普及、推广、弘扬粤剧要调动一切思维,一切力量。如何让粤剧发扬光大,如何推动粤剧艺术的大众化,对此丁凡说:“戏曲不像流行歌曲那样通俗易懂,它更重要的是意境,粤剧是中国所有戏曲中最早运用西洋乐器来伴奏的戏曲,所以我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现在我和我的徒弟正在编纂《粤剧表演大全》,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片,普及粤剧精神,扎根传统、创新当下。”
新闻推荐
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会召开 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媒体发展趋势灯光秀引领公共空间艺术发展
“活力都市”灯光秀给人带来愉悦感、美感。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