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治理成效凸显,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新面貌。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深圳晚报讯(记者 吴洁)鹏城六月,大沙河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放眼远眺,一艘艘赛艇在河道中轻松划过,如同一幅渐次展开的城市画卷。6月5日,恰逢世界环境日,深圳201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举行。此次活动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旨在引导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此次活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水务局、南山区政府、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广电集团主办,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承办。
大沙河水清岸绿
治理成效凸显
碧绿的河水、超带感的建筑设计、层次分明的绿化带……去年9月8日,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开放后,河面穿梭的赛艇引发市民关注。“以前岸边道路狭窄,河水臭味难闻,从来没想过可以在这里赛艇。”家住南山区的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大沙河生态长廊所在的大沙河是南山区的“母亲河”。如今,大沙河的水质变好了,河岸还修建了大沙河生态长廊。望着眼前愈来愈清澈的河水,她满眼欣喜。
漫步大沙河畔,绿水流淌,花团锦簇。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大沙河治理成效凸显,如今,已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新面貌。
水环境治理离不开一批默默奉献、不计报酬、不问回馈的人。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2019年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领导小组特别奖”和治污保洁优秀项目代表颁奖,并为自然学校、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环境教育基地、绿色酒店代表进行授牌。
据悉,当天,市生态环境局各管理局也开展了“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其中,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在灵芝公园举办“六五”环境日暨“生态宝安,共建共享”活动,为市民发放环保宣传册,并解答市民提出的疑问,让环保理念深入民心。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则采取展板宣传、集体签名、有奖问答、“环保宣传入社区”等多种形式,让更多居民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聚力建设“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和“生态型美丽宜居绿城”。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创生态环保新局面
大沙河水质的改善是深圳水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缩影。事实上,近年来,深圳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159个黑臭水体中146个已基本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地级以上市第七位;去年深圳PM2.5浓度达26微克/立方米,为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今年一季度,深圳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圳答卷”。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处处彰显着生态文明之路蕴藏的强大生命力,更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之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深圳步履愈加坚定、思路愈加清晰。今年,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深圳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水质稳定达标,茅洲河水质年底达到五类标准;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PM2.5浓度稳定达到26微克/立方米;固体废物妥善处理处置;土壤、噪声、核与辐射环境和生态状况稳定;全年不发生重特大生态破坏、污染事故和环境突发性群体事件。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深圳将全力做好“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可以期待,随着环境治理系列工作的推进,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新画卷将在鹏城大地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深圳商报/读创讯】(见习记者尤艺樵)6月4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回购1110万股B类股,涉资约9999.75万港元,这是小米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