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体育副总编辑 阙道华
同学们好,老师们好:
今天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没有哪个法律规定人们必须这么做,但是几十亿人都愉快地自费准备材料,共同完成这一遍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民俗活动。
我们愉快地接受了传统交给我们的任务,却极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这一风俗的起源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未必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
比如劳动。
学会200个常用汉字,开始我们的汉语阅读历史之后,中国人都知道一个理念,那就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也许我们做不到,但是就像端午一样,勤劳已经变成了一个美德,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都必须以此约束自己的人生。中国文化里还有有海量的故事,成语,传说,来证明这一点。
但实际上,依然是只有很少人思考过,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劳动似乎是一个咒诅。
“我就是个劳碌命”,这是中国人交际活动中,惯常对自己的嘲讽。华人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是微信,群里无论在讨论什么,总有人适时地发一个表情,“在你们聊天的时候,我已经搬了两车砖”。
十指不沾阳春水,是好命的标志。不劳而获是不道德的,没错,但那就是不少人渴望的生活。
在广州和深圳的城中村有各种曲折的河涌,土著村民们在这里赛了上千年的龙舟,21世纪这里成为城市的中心,城市改造造就了无数坐拥价值数千万房产的富豪。网络世界里,城中村的龙舟赛已经变成亿万富豪圈层的运动。
那个拥有十栋楼却依然在卖鸭肉饭快餐的大叔,成为流传最广的传说。他的故事只是众多本可以不劳而获却依然倔强地工作的传奇中的一个。人们为何如此热衷于传扬这样的故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符合一个好人的形象。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我们渴望不劳而获,但是我们又谴责不劳而获,在我们的道德里面,凭着自己的双手吃饭,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虽然大部分人还无法实现香椿芽自由,车厘子自由,满世界旅行更是大部分人向往的人生,劳动更多的是生活所迫,并不是我们主动的选择。但是当我们认真地思考这个词,就会发现,劳动实际上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人活着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吗?不是!我们有舍生取义的荣誉,有造福乡亲甚至造福人类的抱负,恰恰是超出肉体需求的这一切精神世界的追求,让我们能够接受生活的挑战,愉快地劳动。就像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里描述的,是什么让父亲宁可舍弃生命,也要拯救留在地球的女儿和人类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爱。
劳动并不是一个诅咒,恰恰相反,通过劳动,我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韩文嘉)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包……又到一年端午节。在深圳地区,古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