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何亚南
“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对于考生而言志愿报得好与考得好同样重要。”昨日,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他们建议考生,在高考后进行志愿填报规划、暑假生活规划、大学发展规划,思考人生发展方向。
关注志愿填报 把握好黄金期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处主任张改河介绍,高考过后,考生心理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6月9日至6月25日的考后迷惘期、6月25日至7月30日的考后清醒期,以及8月1日直至开学期间的考后轻松期。张老师建议,考生在三个阶段要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分段规划,家长则要适度引导,关注考生心理情绪变化,确保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内容丰富的暑假。
“广东省高考成绩25日前后公布,之后约5天时间填报志愿,因此,要充分利用6月为期三周的志愿规划"黄金期"。”香港大学法学硕士、深圳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理事王晶莹表示,优质的志愿填报以科学的生涯规划为基础,包含职业、专业、大学、录取规则等内容,建议考生在休整的同时,花1周时间探索职业和专业、花1周时间研究大学,再花1周时间整理信息、填报志愿。
“要依据考生个人兴趣圈定理想职业、倒推对应专业、匹配城市和大学,最好能来一场高校之旅,实地考察。同时还要关注录取规则与多元升学途径,增加优质录取几率。”王晶莹建议,考生可以提前了解高校开放日信息制定路线,一边陪伴家人旅游,一边了解大学的地理位置、硬件设施、人文环境等,理科生尤其需要关注实验室数量和质量,文科生则应关注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和氛围。她还提醒,对于有外语单科优势的学生来说,还应及时了解港、澳、台等地区的高校录取要求,以及海外高校信息,获取多元升学路径。
做好大学规划 参与社会实践
完成志愿填报后,考生可进一步规划大学生活,确保开学后实现学习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独立,掌握独立生活技能让父母放心,并提前确定培养一两项持续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在未来四年中发展成为个人硬核能力。
王晶莹建议考生,通过校园贴吧、社群等,寻求同校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帮助,获取专业必读“书目清单”,提前阅读;提前做好英语四六级学习规划,掌握必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计算机常用编辑技能;还应了解大学换专业、双学位政策,奖、助学金计划,以及学校的交换生和交流项目等,有的放矢做好准备。她还建议,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思考未来方向,考研深造、留学海外、企业就业、考公务员或者创业都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应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做好规划。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建议,读大学意味着要离开家庭,考生可以尝试安排一些独立活动,例如独自一人坐飞机、坐火车、坐船,到国内外走走看看,或是探望外地的亲朋好友;还可以选择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帮父母做些家务,陪父母、祖父母聊聊天、叙叙旧,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
徐扬生提出:“我并不赞成假期提前为大学准备英语、数学或其他课程,只需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去大学学习就可以了。可以尝试一些平时感兴趣而无法完成的事情,例如演话剧、做地理调查研究等,组织五六个人的团队,集中花30天完成一些独立研究项目,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新闻推荐
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促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 前海构建绿色交通服务网络
前海公交首末站效果图。“为高考让路,给学子加油”活动号召市民在高考期间停驶私家车。■深圳特区报记者张智伟通讯员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