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当年
羊城晚报记者陈强
今年80多岁的张润添(右图),曾任沙头角镇第一任书记,是沙头角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1974年的一天,我接到当时的宝安县委通知到县里开会。到县委后,县委书记方苞找我谈话,说我被任命为沙头角公社书记,立即赴任。”张润添说,“当时沙头角是被县里和公社干部称为‘笑着来,哭着走’的地方,连一条到县城的公路都没有,条件非常差。”
沙头角有一条250米长、不到4米宽的小街,名叫中英街,街上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同住一条街,香港居民家中有电视,有收音机,而我们这边政府办公室连茶叶都买不起。”张润添告诉记者。
“当时,我们这边不论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跟对面的香港相差十万八千里。由于两地收入悬殊,沙头角很多人都逃去香港了。”张润添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沙头角。因为毗邻香港,公安部门专门颁发给当地人“过境耕作证”,拿着它可以到香港观塘、旺角等地谋生。很多村民就去香港捡破烂,将旧冰箱、旧沙发、收音机、录音机等捡回来卖,挣得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时间小街店铺林立,游客摩肩接踵,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最鼎盛的时候,每天都有近十万人到中英街购物。
“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越过越精彩,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如今是张润添的生活日常。他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现在提出要把沙头角建成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这对沙头角来说,又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
新闻推荐
开学啦!新学期教育大礼包你收到没 涵盖学位建设、校内午餐午休等多个方面内容
深圳晚报讯(记者王宇刘小涛)今日,深圳市中小学生正式迎来新学期。而在此前,深圳各区纷纷召开新学年工作部署会,在教育上继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