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育銮)在喧嚣的闹市中推开一扇木门,深邃的古老庭院、琳琅满目的书籍……9月12日上午,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暨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正式开馆,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焕发青春,变成为坪山区第八个坪山城市书房,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是市民“观文品史享受生活”的打卡地。
坪山区东胜街66号,这里曾是古老的赶集地坪山墟,一座东偏北朝向的老建筑映入眼帘,黑白斑驳的墙体彰显岁月的痕迹,门额石匾上“文武帝宫”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走近这座白墙黑瓦的老宅子,推开房门却另有一番天地,房子由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组成,温暖的灯光洒满房间,墙上的旧照片仿佛坠入时光隧道,整齐的书架上铺满各类书籍,设置了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文创展区、阅览室等空间,让整个老宅充满文化气息。
据《文武二帝碑》载,坪山墟创立已有百余年,人口稠密地方富足,唯独百姓祈求福报而举办的文武二帝之祀未能择得吉祥之地。坪山百姓通过占卜择得福佑永庇的风水宝地,筹资建造文武二帝庙宇。
1938年,坪山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为纪念七七抗战爆发,文武帝宫前广场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场所。1949年9月1日,坪山解放,文武帝宫变身力行学校,即现在的坪山中学前身校址。1950年,力行学校另迁他址,文武帝宫成为坪山乡人民政府办公地。1960年初,坪山乡政府搬离后,文武帝宫变身为粮站,成为坪山老百姓买油、米、糖的供销社。1998年7月,被认定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抗战基地、学校,到乡政府、粮站,再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
文武帝宫的变化,正是源于坪山区对“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这一文物活化模式的探索,坪山区通过加固修缮老建筑,同时注入城市书房、学术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这座300多年老建筑重焕芳华,打造极具特色的坪山城市书房,是坪山城市书房标准化运营的“样板”空间。
自坪山成立行政区以来,在老建筑的保卫战中,坪山区转变思维,通过现代时尚元素的注入,把“死保”变为“活化”,让老建筑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生命力,重新建立一种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
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是实施坪山城市书房标准化运营的“样板”空间,在水吧制作、图书销售、文创展示、阅览服务等方面实现高品位、有特色、多功能。目前藏书约5000册,以畅销文学、社会历史、儿童读物等类型图书为主,同时设有坪山文创展示区,以本地原创的文创产品为特色,充分展现坪山文化形象。
在紧邻街市的喧嚣热闹之中,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将以特色化的、品质化的、多功能的服务标准为市民群众打造一个兼图书阅读、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阅读文化体验空间。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肖雄鹏)昨日,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暨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开幕仪式举行。记者获悉,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