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透·曾海城(南都记者)
安全岛究竟安不安全,深圳市民今年总是时不时讨论起这个话题。原因就是,深圳今年已经发生了5起车辆失控冲上安全岛的事故,每一起事故都让人付出了生命或健康的代价,每一起事故画面都是那么触目惊心,让人心痛。
从交警部门公布的事故认定结果来看,直接原因是肇事司机操作不当,或是突发疾病,导致车辆失控酿成悲剧。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受到人、车、路、环境、管理各种因素影响,探讨安全岛的安全性,并不是要让安全岛为事故“埋单”,将事故责任完全归咎于安全岛的设计和管理,但这并不代表讨论安全岛没有意义,在同一类型事故频发的时候,如何去反思和增强安全岛的防护措施,恰恰是大家应该思考的方向。
相关交通规定,明确了什么样的路段需要建设安全岛,对安全岛的大小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对安全岛上的设施没有规定防撞要求。安全岛上的立柱是分隔柱,不是防撞柱,是为了界定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行走空间,主要起到分隔、警示和引导的作用。
但作为提高通行效率而建起的二次过街安全岛,不管是中文译名“安全岛”还是英文直译“避难岛”,都不难看出,设计者的初衷是兼顾了效率的同时也有对行人的安全考虑,相关规定的空白,恰恰是我们探讨和思考的意义所在。
根据南都对相关路口走访的情况来看,深圳的安全岛在建造机构、材质等不甚统一,也有不少面积过小的安全岛,甚至有一些在马路中间“划线为岛”的情况存在,这种安全岛的安全系数有多高,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全面排查,消除相关隐患。分隔柱是否可以在提供警示作用的同时,兼顾一定的防撞性;对一些路口较长、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是否可以采用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方式代替,也是值得相关部门研究的地方。
当然,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行人和车辆都遵守交规是前提,面对高速的失控的车辆,安全岛哪怕是铜墙铁壁,也不一定阻挡得了。但这也并不能放任自由,该完善的要完善、该增强的要增强、该改进的要改进,将安全岛的性能多提高一分,对行人的伤害就减少一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所能,将对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罗湖区有政协委员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了改善安全岛相关问题的建议,而最近,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都相继对安全岛的安全性展开了调研和探讨,这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使然。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道路安全专家也都纷纷建言献策,为安全岛的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根据南都报道,坪山区已经着手对全区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系统化科学化持续性升级改造,其中也包括优化安全岛设计。而市政府已经责成交通部门马上拿出安全岛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也已安排专业力量进行排查,正在开展二次过街岛、右转渠化岛功能完善设计方案研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希望在各方的关注和努力下,安全岛能变成名副其实的“安全岛”。
新闻推荐
坪山区34宗已批未建土地初步处置方案均已形成今年将处置38.92公顷土地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刘雯琪通讯员晏思思刘秀霞)日前,按照《深圳市已批未建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