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公开课上。
晶报讯(记者 唐嘉洋/文、图)今年7月,来自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的六年级小学生黄秀琳与她的19名同乡走进深圳市南山区科技馆,第一次戴上VR眼睛,一个新奇生动的世界在她眼前展开。“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太惊艳了。”
这20名来自广西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正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教育帮扶的对象。近年来,独具深圳特色的教育帮扶形式,不仅让离开校园的孩子纷纷重回课堂,也让当地的教育实力得以大幅提升。
广西德保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贫困县,县内石漠化现象严重,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有效手段。然而新房子建成了,许多老乡却不愿搬来,教育配套是其中一大重点问题。
11月20日,晶报记者来到位于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这里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区域。在一间教室里,一位来自深圳的老师正在上语文教学公开课。“想要表现的孩子们实在太多了,这样活跃的课堂只有杜老师的课上才能看到。”当地老师感慨道。当地老师口中的杜老师,就是来自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小学部的支教教师杜经惠。今年8月来到当地支教,目前不仅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及该小学副校长(负责教研)。
杜经惠是南山区教育帮扶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南山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深圳与德保两地搭起教育资源流通共享的桥梁。自2018年3月以来,南山区15所学校与德保县15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南山区还通过投资新建小学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位于德保县150公里外的凌云县,由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同样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地处县城以西8公里山岭上的后龙小学,学生辍学率多年来居高不下。自2018年起,后龙小学开设了“盐田班”后,越来越多孩子回到了学校。“盐田班”是盐田区教育帮扶的一种创新形式。每名学生每年不仅能享受到800元的补助政策,还能参与专项奖学金评选,奖金为500到800元不等,目前已覆盖1100位学生。盐田区派驻干部、凌云县常委黎勇向晶报记者介绍道,“现如今,后龙村的贫困发生率已经从87.8%减少到了今年的18%。”
据了解,除了德保县和凌云县,广西百色、河池的十七个县都有着深圳各区一对一的协同合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深圳帮扶下,广西百色、河池两市受益贫困村超过200个,直接带动脱贫人口超过20万人,间接受益人口超过45万人,在2017年、2018年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深圳牵头粤桂扶贫协作连续两年获得“好”的档次。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李其聪通讯员舒勇军)11月21日,深圳市民曹女士的心情大起大落。原来,曹女士在公交车上不慎遗失了自己的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