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许娇蛟) 12月8日下午,深圳市政协今年第十二期“委员议事厅”如期举行。本期“委员议事厅”由坪山区政协承办,受邀委员和专家们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药都——坪山生命科学城”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副市长王立新、市政协副主席徐友军等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近年来,作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2005年,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作为国家批准认定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落户坪山,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集聚了包括赛诺菲、国药致君、理邦仪器、新产业、万乐药业、微芯生物等在内的365家企业;2018年基地生物医药产值215亿元,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在专家和委员们看来,尽管坪山区具有产业空间充足、人才房保障程度高、便捷交通指日可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市政协委员盛司潼表示,随着引进的创新项目成规模化发展,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土地越来越紧张,他建议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增大空间布局规划,从现有的约3平方公里增加到约10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一些委员和专家建议应重视核心技术的引进和行业空白的突破,坪山区创业科学家袁庆建议,建设好一个优质的公共研发平台,有利于初创企业迅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委员们强调,要加大对于科研技术设施的投入和创新体制的探索,特别是加强与粤港澳城市的跨境合作,破除对生物医药行业和GDP关系的传统看法,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医药产业对于社会生产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贡献。
王立新充分肯定了委员和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坪山生命科学城未来前景无限光明,发展前程远大,也将诚挚欢迎全球、全国优秀的科研人员、科学家、企业来此发展。下一步,市政府将全力以赴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各要素向坪山集聚,引进重大的研究机构和国内外大企业;并在过去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土地空间,建立行业的创新平台和新药、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以及标准的生物医药生产空间。此外,市政府还将加快营造在文化、医疗、教育、交通、商业各方面的良好生活环境,让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所需要的各领域人才能够在坪山留得下,发展得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安康)近日,由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结题展示活动(坪山区专场)”在坪山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