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垃圾分类收运、末端处理基地参观。
晶报讯(记者 黄丹 通讯员 陈佳/文、图)10日下午,市城管局在南山区朗麓家园开展主题为“垃圾去哪儿”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全链条管理工作宣传活动,并组织市民对垃圾分类收运、末端处理基地进行参观,为大家揭晓答案。据了解,此次活动采取十区(新区)联动的方式,除了南山主会场,全市其他九区(新区)也在辖区同步举行相关活动,旨在增加市民对“垃圾去哪里了”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全民参与率。
在南山主会场,南山区城管局副局长杨柱分享了南山区垃圾分类工作先进经验。据介绍,2019年,南山区建立了全市首个垃圾分类环境园,将年花年桔回植、废旧家具、玻金塑纸、果蔬垃圾、厨余垃圾、废旧电池及灯管分拣六大分流体系纳入一体化处理基地,打造出深圳市首个园林式、花园式一体化的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据了解,环境园对垃圾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玻金塑纸日处理量达到45吨,厨余垃圾日处理量将达到120吨,到2020年,环境园的日均处理量将超过230吨。
活动还为市民们展示了各类带有明显标识的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对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织物回收、玻金塑纸等6类生活垃圾的收运过程,为了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后的去向以及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和工艺的认知,消除市民对后端垃圾混和收运和处理的怀疑,市城管局还组织市民到南山区生态环境园、南山区厨余垃圾处理基地和衣旧情深织物宣教基地等垃圾分类末端处理点进行参观,确认垃圾们的最终“归宿”。
据了解,全市目前已建成4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1个废旧家具拆解处理厂、3个废旧织物利用处理厂、17个果蔬垃圾处理点、31个绿化垃圾粉碎处理厂(点)等100余处分类处理设施,初步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对前端分类形成了有力支撑。此外,针对垃圾分流分类,深圳市委托专业收运处理企业实行专车专运、分类处理,着力解决 “前端分、后端混”的问题。全市共有731台各类分类收运车辆,每天分流分类回收达3500吨,有效减轻末端垃圾焚烧、填埋处理压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张珊)近日,南山区工商联组织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在航天科技广场召开提案讨论会,讨论重点提案选题,研讨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