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桃源街道龙珠社区用民生微实事项目提升青年技能。
深圳晚报讯(记者 马琳洁 曾贤平 通讯员 许秀丽)2019年12月25日,在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会发布的“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中,“南山区民生微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经验入选,这代表了广东民政厅对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作的高度肯定。
据悉,一直以来,南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导向,通过“系统化”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品质化”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特色化”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将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
微实事打通
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最终要体现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上。
长期以来,大量民生琐事积累在街道和社区,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项,放到群众身上就是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此,南山区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微实事开辟一个新模式,坚持“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决-群众建-群众评-群众享”,专门承接那些小而微、小而急的民生服务项目,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至今,南山区共投入5.9亿元,资金和项目由社区党委统筹安排,用精准服务密切党群关系。南山区把民生微实事作为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决定权在街道和社区,所有项目必须经居民商议、社区党委审议通过,确保项目体现民意、贴合民需。
在运营机制上,南山区建立“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政务”理念,全面推行南山区民生项目“O2O”模式,设立“南山区民生大超市”,线上搜集群众需求,线下落地服务,实行“居民点菜、党组织做菜”,把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民生诉求,形成民生服务大数据,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满足项目精细化需求,南山区建立“交流机制”,每年举办“智惠民生”微实事大赛,2019年为第三届,采取“1+8+1”模式,即:1个区级总决赛、8个街道分赛区和1个助老专业赛区,体现“一街道一特色”,自下而上根据群众需求精选项目。2019年共征集2281个参赛项目,同比增长65%,吸引了近千家企业和机构参与,项目涵盖科技、文化、养老、助弱等领域,满足各方需求,体现党的关怀。
同时南山区还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生微实事“1+7”政策文件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量质共求,监管并举,进一步把好“政治关”“项目关”“程序关”“法律关”。
以“微”见“著”
让暖心服务落到实处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均在基层,落脚点在社区。
南山区将民生微实事和“精品特色社区建设”“社区"领头羊"计划”等紧密结合,以“组合拳”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
4年来,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共9013件,让居民体验“有温度”“可感受”的暖心服务:南山街道桂湾社区举办社区帮扶支援项目,为社区失独家庭、自闭症儿童、重疾、低保、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提供定制化帮扶,累计开展服务400余次;蛇口街道海滨社区依托民生微实事成立“海滨居民互助会”,目前已发展会员近500人,参与了睦邻长者关爱、社区文明安全倡导、困难群体帮扶等服务600余人次。
目前,南山正在申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按照计划,南山将以民生微实事助力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小事做精致,把大事做精彩,让社区党委工作有推手、居委会服务有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民政力量。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曾贤平)昨日,“湾区芯城·产研高地——2020年湾区集成电路高峰论坛暨崇文园区创新主体集体入驻仪式”在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