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近期,不法分子在学生上网课过程中设计诈骗圈套,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实施刷单、返利等诈骗。警方表示,对此类诈骗,事后打击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宣传防范,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将诈骗消灭在萌芽状态。(4月2日《工人日报》)
这段时间,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海量学生在家上网课,由于学生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长期上网,接触各类不良信息的几率明显增加,暴露在骗子面前的风险也增加了。骗子们不仅利用刷单、返利等圈套诈骗,还冒充“班主任”“老师”等身份骗取家长或学生“直播授课费”、“线上学习设备押金”等。(4月2日中国新闻网)这些骗局增加了上网课的安全隐患,污染了上网课的环境,侵犯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财产权、隐私权等权益。
对于这些瞄准上网课学生的诈骗行为,公安部门要保持高度敏感性,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网络巡查,全面检审相关信息,摸排收集线索,发现诈骗嫌疑,依法严查快办,让诈骗者付出法律代价,净化网课关联环境,为上网课的学生保驾护航。
学生们大多为未成年人,心智还未发育成熟,接触的网络安全知识较少,自制力不足,对诈骗风险的警惕性、识别力、抵御力也不足,通俗而言,就是他们好骗,这是骗子们对上网课的学生“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为此,公检法部门、教育部门、学校还有必要在学生们的网课中穿插安排网络安全课,讲解剖析有关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们了解最新的网络诈骗动态、骗术特征、陷阱构造,了解有关防骗的法律知识和注意事项,了解被骗后止损维权的技巧,针对一些诈骗风险点向学生以及家长发出警示,增强学生及其家长的警惕性、防骗能力、维权能力。在梳理分析近一阶段接报网络诈骗警情的基础上,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网警大队联合公共关系室,依托腾讯云课堂,以今年2月以来在深圳市小学生中频发的网络游戏充值诈骗、红包返利诈骗、打赏主播陷阱等诈骗手段为防范“重点”,推出了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直播课,向中小学生宣传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取得了初步效果。网络安全课不仅能增强学生近期上网课的安全保障,也能为日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益处,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多多益善,各地都应该多给学生们上上这样的网络安全课。
当然,家长也应积极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对相关的网络信息尤其是与网络支付或网课消费有关的信息保持理性,多通过值得信赖的渠道与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不盲目相信网上缴纳“直播授课费”“培训费”“网课设备押金”“学费”等信息,不盲目给身份不明的“老师”打款。家长要谨慎管理自己的网络支付系统,不轻易把支付账户、密码等透露给孩子,对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网课或打游戏等行为密切关注、加强监督,不大撒把,并及时查看消费记录,发现异常支付信息,及时收集证据,及时报警。
各方都对网络诈骗重视起来,警惕起来,共同承担责任,就能有效堵塞漏洞,遏制网络诈骗行为,净化网络空间,就能给上网课的学生筑牢“安全防火墙”。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易芬)4月1日上午10时,“2020礼享罗湖”小程序发放首批消费券,市民的朋友圈被“100减20”“500减100”“200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