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林映,中学高级教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授课教师,深圳市“心灵关爱进社区”家长课堂讲师。现任盐田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兼任盐田区心理学科教研员,盐田区林映心理工作室主持人。
近日,贵州、青海、四川、湖南、海南、河南等地已经陆续复学,广东学生的返校时间也已确定——4月27日,高三、初三年级学生返校;5月11日后,各地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分期、分批、错峰安排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返校。听到这个消息后,各位深圳的同学有没有兴奋到睡不着觉?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丝忐忑?毕竟“宅家学习”了两个月,即将切换回“在校学习”模式,还是需要提前做些准备的。本期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心理成长中心教师林映分享了5大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复课准备。
1
避免过度焦虑
◆案例
初三年级的小Y回到学校后,感觉自己每天都生活在紧张的情绪中。学校里流动的人太多了,谁知道他们是不是隐性的病毒携带者呢?班上有个同学感冒了,打了个喷嚏,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小Y仍然无法控制自己想像唾液分子在空气中快速传播。每天这些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不仅让他感觉紧张,还影响到了他上课的状态。很快就要中考了,可他感觉自己始终静不下心来……
目前,尽管疫情已经可控,仍有同学担心疫情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导致在校生活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焦虑过度,情绪波动过大,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目前,广东复学时间已确定,各位同学要相信相关部门必定是经过研判,确定疫情可控和稳定后作出的决定;同时,学校也已经做好了安全应对预案,会保护好全校师生。因此,学生只要心存敬畏,科学应对,不信谣不传谣,就能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的学习生活。
2
调整生物钟
◆案例
小学高年级学生小A的学校规定网课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他上午学习网课,下午自习、完成作业、体育锻炼等。另外,小A有一个不到3岁的弟弟,每天下午14:00—15:00,他会陪弟弟午睡一小时。如果复学,小A午睡的这段时间就是学校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他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感觉昏昏欲睡。
高二年级住校的小C,在居家学习期间已经养成了上下午连续上网课,晚饭后20:00—23:00小睡的习惯。待23:00家人都休息以后,周围环境足够安静时,他才起来学习到凌晨2:00。一旦复学,小C白天上课时可能不会感到不适,但晚修期间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困乏疲惫,等到大家回宿舍准备休息时,他又会感觉精神满满、思路清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即自身的内部节律。它不只涉及睡眠作息,还包括每天不同时段大脑的活跃程度。居家学习了一段时间,同学们的生物钟已经适应了目前的生活节奏。如果当下节奏与学校作息的区别很大,就需要进行调整。
生物钟可以通过固定节律作息来调整,大概需要2—4周的时间。距离开学不远了,从现在开始,学生就要模拟在校作息——按时起床;起床后,吃完早餐再回到书桌,而不是在书桌前边听课边吃早餐;午间休息与学校安排一致;下午学习结束后,在阳台给自己安排一个“体育大课间”,让运动细胞活跃起来;晚上按平日在家学习或在校晚修的作息进行;到睡觉时间,进入睡眠准备状态,此时可用阅读纸质书的方法作为入睡前的最后一项活动。
3
把练习当考试
◆案例
初二年级的小Q,在复学之后的第一场考试后开始怀疑人生。“今天考试的内容你都会吗?”他问同桌。“会啊。”同桌自信地回答。“可是最后两道题我们哪有教过?”小Q一点印象都没有。“有啊,那次老师发了一个视频链接给我们看,说如果看了不懂的同学一定要在群里提问,如果群里没人提问,他就当大家都会了,不再讲了。那个视频讲得很清楚啊……”小Q只能怪自己,但凡老师发视频链接的内容他都觉得肯定是不重要的,直接忽略不计……
居家学习的学生是什么状态?是放纵自己,随遇而安,每天以完成老师作业为终极目标?还是把这段时间当成了没有赛道的赛场,暗自发力,希望在开学后实现“弯道超车”?无论是哪种,复学后一切回归原位,课堂仍然是学习的主阵地,考试仍然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观的方式,除了小学低年级之外,其他年级的学生,想必都要迎接阶段考试。如果学生把每次练习都当成考试对待,到了考试,自然会像做练习那样自如。因此,当学生带着扎实认真的目标在家学习,自然就会有在校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不妨就从现在开始,把2月份开课以来的功课梳理一遍,分成“已经掌握的”“还不熟会出错的”“没搞懂的”——“已经掌握的”可以刷题练练手保证正确率;“还不熟会出错的”从例题开始回看,及时巩固,并把易错题目抄到错题本;“没搞懂的”马上问老师。
4
设定回归仪式
◆案例
初一年级的小G从得知即将返校的消息后就坐立不安——好久不见的学校还是放假前的样子吗?好久不见的同学再见面会不会又变回了陌生的样子?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房间是那么舒服,原来自己的书桌是那么宽敞,原来上网课是那么自由,原来自家的饭菜是那么好吃,原来爸妈的唠叨是那么有爱……
虽然很多学生目前在家与爸妈“相爱相杀”,双方都发出了“快开学吧”的灵魂呐喊。但真正开学后,他们将会步入“家庭——校园”过渡期。在这段时间,不适感将是很多学生的感受。
此时,正视适应阶段的不适感能帮助学生更快、更积极地融入新环境。不适感只是过渡阶段的感受,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它。返校前,可以和好朋友先在网上沟通好,不妨带点零食做一个小小的班级回归仪式;想在同学面前有个创意的出场方式的,不妨在口罩的外观上做点修饰……总之,这个阶段会有,但它很短暂,大约持续1—2周,学生只要稍作心理准备,就一定能轻松度过!
5
改变互动方式
◆案例
高一年级的小H,居家学习期间朋友圈成了她了解同学情况的主要渠道,每天刷一刷手机,给这个同学点个赞,给那个同学留个言,她感觉线上的自己表现得比生活中的自己活泼多了。
马上要复学了,小H陷入了纠结——回到学校后,如果老师让我们自己选同桌,我该选谁好呢?在朋友圈里看到自己的好友与另外一个同学互动很多,回到学校以后,她会不会疏远自己呢?大家在班上聊她们的偶像,在线上我可以点赞不说话,可是面对面我该聊什么呢?
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同学已经习惯了与家人相处的模式,也习惯了和同学线上联系和沟通的互动方式。实际上,家人相处模式与其他人相处模式不同,线上互动与面对面交流的性质也不一样。复学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多种人际关系的经营可能会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压力来源。
回归校园,朋友间的互动从空中回到地面,从敲屏幕回到了面对面,沟通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此时,学生只需“用你喜欢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多换位思考、真诚待人,无须做太多预设,同学之间就会感觉到彼此的善意,顺利找回面对面的交往状态。
新闻推荐
货车隧道内翻车漏油司机还跑了 交警发现其为非法改装车,挂靠公司也是问题多多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解树森)近日,盐排高速盐田隧道往大梅沙方向,发生一起厢式货车侧翻的事故,并且隧道内还散发着浓烈的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