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升旗仪式,同样庄重肃穆
家长在线学习家教知识
扫码可在深学APP上查看全文
眼看5月将近,深圳春已入深。今年的春季与往年相比,多了些沉静内敛的味道。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在线上教学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逐渐意识到改变才是教育惟一不变的事,唯有改变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1.
“看上去可复课,
其实防控压力大”,
错峰开学是良策。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各行各业正在错峰复工复产,不少省份也正在错峰开学,我们的师生也期待着早日回到校园。然而,复学关系到千万家庭,学校人口密度和年龄差异大,小朋友天性好动,承受能力有限,一旦感染,很难实行医学隔离,必将引起家长的恐慌,无疑增加了防控难度。
目前,国外疫情还在急剧暴发,境外输入的风险给深圳这种开放型城市带来巨大压力,“看上去可复课,其实疫情风险高”。我们必须实践好教育部提出的三个开学原则,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教育才能重回原有的状态,师生才能按正常节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
“看上去宅在家,
其实啥工作都能干”,
高效管理寻新径。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者不能与师生见面,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加强对问题的研判,提前做好预案,保证工作效果。
首先是日常管理要做到审时度势,提前规划。在石芽岭学校,我们坚持提前一个月规划每周工作要点并确定主题,各主题前后衔接、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通过线上会议、线上书信、线上问卷等多种对话方式,实现无障碍沟通。
其次是线上教育要做到不断创新,寻求突破。这期间,我们开展了第七届教师读书分享会、线上学科竞赛、清明祭奠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成为管理的抓手,更成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
另外,我们要利用网络以点带面,推广辐射。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教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受众面与以往相比成倍增长,所以我们更要以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扩大辐射影响。我们学校就为此设立了“线上教育教学开放周”,主动邀请广大家长参与在线听课,广泛听取意见,并积极整改反馈。我们还邀请家长参与教师读书分享会,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形成。疫情虽难,但也让我们意识到,只要改变管理的重心,开拓管理的新路径,就能在疫情当下,更好地发挥学校作用,帮助每个孩子、每个老师、每个家庭成长,我们的线上教育就能从最初的“无所作为”发展为现阶段的“无所不能”。
3.
“看上去很自由,其实后台有监督”,养成自律是关键。
好老师永远是好学生。疫情期间,为了适应新的教育规划,很多老师都从“看上去干不了”,变成了“其实啥事都可干”的学习型教师。我们不仅要主动学习网络技术,更要学会丰富网络授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线上授课看上去很自由,其实有监督:有来自后台的监督,来自同行的关注,来自家长的观摩,甚至还有家人的评价。教师只有坦然迎接监督,才能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因为有了自律,老师们从最初的畏难,到今天人人都在线上教学,个个都当“十八线主播”,积极进行市区级的公开教学……
学生居家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了,因此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提升学习效率。要学会制定学习时间表,督促自己按时参与课堂学习;还要合理管控电子设备,在父母的帮助下制定电子设备使用准则,同时也可以在电子设备端进行相应设置;还要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与组内同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
疫情之下,自律是一把尺子,只有自律地工作和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才能成就最美好的教育梦。
4.
“看上去挺简单,其实管理难度大”,亲子关系应重塑。
疫情期间,孩子一直宅在家里,更多的教育管理任务交给了家长,老师只能辅助家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孩子困在家中久了,很难与同伴互动交流,也较少进行户外活动,情绪的发泄渠道不畅通,内心容易躁动不安,自然会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其实疫情让家长与孩子都长时间宅在家里,也为重塑亲子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这段时间,家长应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邀请教师线上家访,当着孩子的面多给予正面评价,获得孩子信任。其次,家长们要抓住网络教育的契机,多渠道进行家长学校和公益讲堂的学习,掌握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为重塑亲子关系奠定基础。另外,要开展更丰富多彩而有吸引力的家庭生活,可以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与孩子一同享受当下的生活。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与孩子站在“一条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理,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如何构建亲子关系,成为最好的家长,是一门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5.
“看上去无差别,其实很快见分晓”,心理安全需关注。
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是特殊的,和以往的模式差别巨大。学校的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身心状态,引导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从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到生命价值维度的提升。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并进行沟通和干预。
看似无差别的学习,其实回到校园,学习的效果和差距很快就会见分晓。部分孩子面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滑坡也许会无所适从,我们教育者要提前规划心理课程,防范于未然,帮助孩子渡过心理起伏较大的衔接时期。这也提醒我们在要求孩子加强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劳逸结合,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人。这段时间,石芽岭学校不仅举行了“呵护心理健康,共待春暖花开”主题升旗仪式,还还分以年级进行了线上才艺展示,开展了“一级一品”活动,让孩子们在线上尽情展示才艺,陶冶情操。我们期待疫情结束,师生回到校园时,都是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人。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必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必将带来新的思考,这场疫情让我们提前接触了未来教育,对未来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未来教育必然是线上和线下长期共存、共生,面对未来,我们只有主动求变,才能适应未来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我们每一个参与教育的人,不论是老师、家长、孩子,都只有随之改变,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找到新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战胜种种挑战。
新闻推荐
率先在全市建设街道级全覆盖智慧内控体系成效初显 宝龙街道创新体系将权力关进“铁笼子”
4月22日,龙岗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宝龙街道举行。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制度汇编。核心提示“打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