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李隽为新生儿进行了第一次沐浴。
深圳晚报讯(记者 宋月白)疫情防控期间,有这样一群医护工作者,他们怀着崇高的信念,将无数个日日夜夜奉献给患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把简单和平凡演绎成无数个精彩。记者把目光聚焦在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白衣天使”身上,聆听他们的故事。
体检科护士长李欣欣:“三进三出”健康驿站
2月5日,体检科护士长李欣欣第一次进驿站的时候,驿站住的全部是密切接触人员。其中有一家人住进驿站后,凌晨一点家里大人突发症状转去发热门诊,只留下一个10岁的小朋友。李欣欣担心他夜里一个人害怕,就陪着他聊天,站在门口直到小朋友入睡。四月下旬,一位82岁的老人家来到驿站,他听力完全丧失,只会说福建方言,而且反应比较迟钝。李欣欣拿着本子和笔,通过文字或手势与老人交流,并和酒店沟通给老人准备易消化的饭菜。
急诊科护士窦广奇:“转运小达人”
窦广奇是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一名急诊科男护士, 34岁的他勇敢挑起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任务。这项工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转运时间不固定,24小时“待机”,随叫随到,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日夜奔波于深圳湾、宝安机场和各医学观察酒店之间,转运境外来(返)深人员。有时候,遇到机场人多,说话几乎都靠最高分贝嗓音,每天上班超过12个小时,嗓子都快冒烟,但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能尽量不喝水。
急诊科护士杨海燕:“忙惯了,闲不住”
1月24日,急诊科护士杨海燕接到命令,提前到岗,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2月12日,杨海燕开始进行上门核酸检测工作。多日来连轴转的工作,杨海燕表示,“忙惯了,闲不住,作为医务人员这个时候休息我于心不安,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正是因为这样,杨海燕成为了咽拭子采样的一把好手,积极参加福田区各驿站的采样工作及皇岗口岸出入境的紧急调配工作。
儿科护士何亚莉:儿科里的“一针准”
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几年来,儿科护士何亚莉一直在护理一线默默耕耘,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医院的护理骨干。疫情期间,何亚莉主动请缨到健康驿站工作,并担任护理组长。有一次,医院来了一名超级肥胖的婴儿,看不见血管,也摸不到血管搏动,何亚莉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摸不到的血管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静脉留置。由于她在为患儿进行输液穿刺的过程中“准而快”,减轻了患儿穿刺时的痛苦,科室姐妹亲切地叫她“一针准”。
赤尾社康护士彭东玲:爬楼排查成了每天的锻炼
赤尾社康护士彭东玲是三人防控小组的一员,每天穿梭于小区家家户户进行排查。社区处于城中村,大部分楼都没有配备电梯,爬楼成了彭东玲每天的锻炼,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流浃背,护目镜也被汗水蒸出雾气,只能摸墙走路。“一天下来,累得吃饭都使不上劲,倒头就休息了,第二天从床上爬起来又是一条好汉!”彭东玲说。截至目前,彭东玲管辖的小区做到了零感染,这是对工作最大的肯定。
客服部:战斗一线的“哨兵”
福田妇幼门诊大楼的出入口把关,客服部仅凭着10人的力量,稳稳地筑牢医院的安全防线。询问病史、测量体温、扫码申报……为患者提供预检分诊服务的同时,客服部也担当起医院的防疫战斗一线哨兵的职责。
新闻推荐
集新闻资讯、政民互动、视听直播、福礼领取、便民服务于一体 “福田融媒”App昨正式上线
深圳晚报讯(记者方壮芳)5月15日,福田区正式上线官方资讯服务移动客户端“福田融媒”App。“福田融媒”立足福田区委区政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