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坪山文化智库2020年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线上线下“围炉共话”的方式,2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文化之变,为坪山文化发展积极建言。
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通讯员刘锦城摄
6月5日下午,坪山文化智库2020年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线上线下“围炉共话”的方式,2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文化之变,为坪山文化发展积极建言。
从2017年11月坪山文化智库正式成立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坪山文化智库通过不断健全完善“课题、讲坛、项目”三大平台机制,为坪山文化建设出点子、引项目、招人才、促发展,在深圳东部形成了一幅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文化图景。
聚智以文营城,达变以文兴城。因坪山文化智库带来的专业力量,不仅为坪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视野,带动优质文化资源和项目落地坪山,更以文化之光,不断提升推进城区功能的再造,推动创新要素的加速聚集,凝聚城区发展的精气神,助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
●徐剑
名家雅集
为坪山文化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6月5日晚,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坪山文武帝宫城市书房内,灯影交错,雅韵氤氲,20余位坪山文化智库委员就“所谓后浪”展开探讨。群贤毕至,围炉共话,谈笑风生,恍如古之雅集。
将时光拉回到2017年11月15日,坪山文化智库正式成立,包括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等38位顾问委员与专家委员,组成了坪山文化智库,成为坪山未来文化建设的管家。
自此之后,或探讨坪山文化发展之路,或聚焦文化项目审慎评议,或围绕时下主题围炉共话,一场场汇聚了众多文化名家的雅集在坪山依次开展。
2018年3月,在坪山文化智库首次全体会议上,智库委员围绕坪山客家围屋活化利用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此后,“万居和月明”大型中秋文化主题艺境展、绘美生活插画展、“大过猪年”展先后在坪山百年客家围屋大万世居拉开帷幕,从虚拟到现实,从保护到利用,坪山一栋栋百年客家围屋焕发生机。
2018年6月28日、30日,围绕“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美术馆、图书馆”这一主题,坪山文化智库专家齐聚坪山,连续讨论两天,为美术馆、图书馆的筹建开馆奠定了基础。不久,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图书馆,一个正而酷的美术馆在坪山相继开馆,并成功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周国平、建筑师刘晓都分别担任图书馆馆长、美术馆馆长,引起极大反响。
2019年12月22日,22位委员专家围绕“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念”“后发地区如何走出文化强盛之路”“全球城市与文化发展”等7个主题,为观众贡献了一场流水席般的文化盛宴。
……
聚才、聚智、聚力、聚品。三年间,坪山文化智库共召开涵盖全体会议、专题咨询会、项目评审会及人才引进遴选会等多场会议,一大批文化名人因坪山文化智库的带动而来到坪山,爱上坪山,给坪山的发展出点子、引项目、招人才,参与坪山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坪山文化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智库力量
以文化力量助力坪山品质化发展
在坪山中心公园旁边,坪山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依次而立,全新的坪山文化聚落不仅颜值可观,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打卡,感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距离坪山文化聚落不远,一座隐没在繁华老街的城市书房却是另一番景象,与全新的文化聚落相反,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斑驳沧桑,而在其内部,书架林立,狭小的空间显得古朴优雅,也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学习的一个好去处。
从文化聚落的全新起航并渐成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到文武帝宫等城市书房散落在坪山各个角落,串起这座城区的文化故事,无论是对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构想,还是落到每个文化设施的定位、布局、设计,这背后都有着坪山文化智库参与的细节。
如果说城市书房、文化聚落是文化呈现给这座城区可见的品质改变,那么在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智库的带动,一场场落地文化活动、一项项展开的文化项目正让文化以滴水穿石之劲,浅吟低唱,滋润人心,提升着这座城区的精神内涵。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坪山夜话"听叶青老师所分享的,这段话让我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平和,学会冷静地和自己相处。”这是一位读者在坪山图书馆一周年时写下的感言,在她看来,这里是她探寻新的自我的一个场所。
熟悉坪山图书馆的读者不难发现,从正式开馆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这里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场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坪山夜话”沙龙、“书话坪山”主题沙龙、“大家书房”会客厅、明新大课堂、坪山自然博物系列讲座……
通过文化智库带来的一系列的文化品牌活动,正在坪山诞生并逐渐生长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吸引着各地人群前来享受文化,催生了全新“坪山文化现象”的诞生,因文化带来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正在坪山这座城区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文化建言者到文化建设者,坪山通过建立课题、项目、讲堂三大平台机制,充分用好坪山本土的生态、历史、创新文化资源,坪山让智库专家们了解坪山,爱上坪山,自觉参与坪山文化发展,因文化所带来的变化,也正融入到坪山城区建设的肌理当中,使得坪山越发可品读。
文化之光
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在6月5日举行的坪山文化智库会议上,围绕“后疫情时代下的文化之变”,不少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发表真知灼见,其中不仅有面对疫情坪山文化如何谋划发展的建议,有如何以文化的力量应对因疫情之变的见解,甚至有对后疫情时代如何将文化深入融入社会治理的思考。
坪山文化智库成立之初,瞄准的是借专业人才的眼光谋划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探索构建文化发展新机制,为坪山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梳理坪山文化智库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如今坪山文化智库已经进入了更为深层次的参与城区建设的阶段,为文化托举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打造“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馆”项目上,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南兆旭便深度参与到该项目上,通过设计18条覆盖坪山全境的学习参观线路,打造线路、研习主题、课程结构多样化的自然研习径等方式,助力坪山打造出一个没有围墙,没有时空限制,没有身份区隔,人人平等,开放共享的学习型“全域自然博物馆”。
而在另一面,坪山以全球化的视野,本土化的立场构建文化智库的发展方向,使得坪山文化智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扩散,以文化的名义,众多国内外的,在各个领域执牛耳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这里俨然成了一个思想场,观点在这里激荡,思想在这里碰撞,而因思想碰撞带来的观点与理念,也不断助力城区的发展。
可以看到,通过坪山文化智库带来文化之光,正让坪山将文化的发展融入到城区各个层面的建设当中,通过文化实力的提升推进城区功能的再造,推动创新要素的加速聚集,凝聚城区发展的精气神,让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动力,真正成为“生产力”。
■链接
剑桥大学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受聘为坪山文化智库专家
“坪山是深圳特别的一部分”
日前,深圳坪山文化聚落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云聘任”仪式,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为坪山文化智库首位外籍专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颁发聘书,并通过坪山融媒体中心全球创新伙伴连线栏目与麦克法兰开启了一场关于“后疫情时代文化之变”的创新对话。
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之变
如今,麦克法兰担任起另一个全新的角色:坪山文化智库的首位外籍专家。对话中,麦克法兰提及,疫情既是灾难也是机遇,其中之一就是人们工作性质的转变。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会通过机器以多种形式取代人力,人们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对文化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麦克法兰认为,未来的教育将会侧重于培养想象力以及人们通过生活中各项活动创造自身价值的方式。
“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从书本中和课堂中学习的。”提及他过往受到的教育,麦克法兰表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朋友玩耍、做有意思的事情、讨论交流。在我曾经就读和生活的校园里,我学会了使用我的想象力和感觉,这使我进入了学术世界、写书、享受园艺、音乐、绘画。不管怎样,这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但是疫情使这些情形加速了,发生得更快。”
谈起坪山,麦克法兰的语气更为轻快:“因为坪山的人口十分年轻,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挥毫作画般有着巨大的优势”“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因此可以做好规划,而且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以独特定位引领文化改革
作为一名中国通,麦克法兰不仅了解坪山,更熟悉深圳,“每次我们来到这里,听到关于深圳的历史和成就,我都感觉到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这里建设。它将决定我们所有人的未来。”麦克法兰在谈话中如此说。
作为坪山文化智库的专家顾问,麦克法兰形容坪山是“如此独特的城市里特别的一部分”,“中国如今在经济层面的改革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则将引领文化改革,而坪山之于深圳就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11月,麦克法兰曾经到访过坪山图书馆,那次坪山行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连线时,麦克法兰表示,“我很高兴地看到,在坪山的图书馆外有一个公园,有许多孩子在湖畔玩、在荡秋千。当我在坪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做演讲时,孩子们也在那里,把年龄、工作和文化混在一起,让它们变成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未来可能的样子。”类比于剑桥50余年来因发明发现与音乐艺术闻名于世界,未来的文化坪山、先锋深圳也应当如此。
新闻推荐
6月2日晚,由坪山区科技创新局主办的“坪山生物产业交流沙龙系列活动”第一场在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拉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