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围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处处人性化的设计与“软服务”,获得居民拥护。
(记者 曾智辉 通讯员 侯宇星 文/图)城中村基础设施差、巷道撤桶难、人员流动性大……基层社区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推行和社区治理的大文章?南山区西丽街道新围社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以垃圾分类为支点,撬动社区治理,打响了南山区城中村垃圾分类“第一枪”,打造了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围”样本。
垃圾分类从宣传到布点,从巷道撤桶到习惯养成,每个环节都不轻松。新围社区通过前期近一个月时间的现场调研,将原巷道85个零散无序的垃圾桶点撤除,科学规划17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既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又解决了垃圾收运车辆入巷作业难题。
要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才能抓住垃圾分类工作的“牛鼻子”。据了解,新围社区积极对接市、区、街道等部门,充分发挥上级部门资金、设施、政策等资源优势,共引入资金55万元、专项设施17套,开展专家专题讲座20余场;积极协调街道执法队进行执法督导行动,推动全村的商超和餐饮、肉菜、水果商户参与垃圾分类。面对城中村垃圾分类这块“硬骨头”,新围社区党委积极协调股份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等群体参与,凝聚共识,寻求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合力。正是基于处处人性化的设计与“软服务”,新围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渐入人心,获得了居民们的拥护。
目前,新围社区餐饮门店餐厨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了70%,效果显著。
新闻推荐
“空少名誉权纠纷案”判被告侵权 庭审中法官适用了当事人具结制度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田语壮通讯员苏恒郑乐琦)近日,在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影响较大的“某航空公司空少被指电梯内骚扰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