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蔡明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网课生活中,教师如何通过语文课程,将学生在“抗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凝练,升华,融入个人精神世界,化为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基点,开发主题为“博物通带你游故宫”的创新作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思”五大基本能力,探究文物历史价值,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激发爱国热情。
蔡明慧
作者简介
现任职于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曾任语文学科组长、年级组长;深圳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罗湖区第一批教师培训师;2012年获得“深圳市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研究 创新推出“云博物”作业
在线上教学的第十一周,我校小学语文四年级课程进行到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包括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目标是学写游记。当时,学生即将迎来五一假期,也即将重返校园。为了保障顺利开学,学生们默默担责,选择宅家度假。可是,对草长莺飞的美丽世界的盼望,使得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充满了委屈。于是,五一假期里的“云博物”作业在笔者心里有了雏形。
为了让学生居家也能走入故宫,走近文物,走进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笔者开发了主题为“博物通带你游故宫”的创新作业——每个学习小组甄选故宫博物院的一处建筑,或一件文物开展研究,设计介绍方案,创新形式给同学做导赏。
此项作业的实施过程包括5个步骤:第一,寻找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浏览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在“云端”参观故宫图书馆、故宫视听馆、数字文物库、全景博物馆、V故宫等,了解故宫历史通识博物概况,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建筑、文物等。第二,确定研究内容。学生以兴趣为基点,结成学习小组,组内交流、展示、讨论、研究、整合,最终确定研究内容。第三,确定研究方法。学生挖掘既有经验,锁定查资料、筛信息、做归纳、提问题等研究方法,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第四,实施研究性学习(见下图)。第五,形成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云学习”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多角度认识文物价值;通过关键信息的交流、归纳、讨论,深入探究文物内涵;通过对自我能力的挖掘,融合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锁定介绍文物的方法、手段;形成建筑或文物的介绍方案;创新方式解读文物历史,表达收获体会,形成学习成果。
案例 模拟导赏发掘文物之美
笔者从学生的研究过程出发,选择颇具代表性的作业案例,展示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能力。
多角度研究
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丰富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源了解文物,写作导赏词,并化身导赏员,创新形式导赏文物。
例:伍彬玥、陆佳琦两位同学合作完成故宫镇馆之宝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导赏词,并录制了导赏视频,模拟导赏。以下为导赏词节选。
琦:《清明上河图》全画卷可分三部分欣赏。第一部分是郊外春景图。
玥:佳琦,快看!槐树发芽,柳枝抽条,这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啊!乡间路上一队轿马行人由远而近,咱们细细看,那轿顶插有柳枝,这是一队从郊外踏青而回的行人吧?
琦:我想是的。从这一队人的穿着和使用的轿马,可以看出北宋当时的生活习俗和小康社会风貌。
玥:第二部分是虹桥争渡图。以虹桥为主背景,集中表现了虹桥争渡的繁忙景象。
琦:从气势恢宏的虹桥上下,我们既能看清河景、桥上、桥下、沿河两岸欢腾喧嚣的热闹场面,又能从图中感受当时造船、建桥及房舍建筑的先进水平和错落有序的建筑格局。
玥:最后一部分是市井民俗图。高大的上善门把内城和外城区分开,城内更是市井繁忙、贸易兴隆、人来人往、各行争艳。看着图仿佛听见商贩的喧叫,是大宋市井生活、民俗风情的集中反映。
琦:画中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
多方向思考
学生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向度,充分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研究文物不同角度的美,并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表现。
例:《清明上河图》研究组通过对汴京游览路线的绘画、介绍,遍赏了宋汴京之繁华;通过小剧场还原宋人生活,体悟文化之根;通过对今人宋人生活细节的对比,感受古人智慧,领悟文化传承。
多形式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可以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
例:《清明上河图》研究组利用问卷星小程序获得了其他同学对他们本次研究的评价。这个评价过程既给了学习小组反思的机会,也使得小组成员的思维更趋完善。这种方式带来了反思评价的新思路,也是本次作业的意外之喜。
收获 多学科融合构建作业课程
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看似只是教学环节的尾端,但能够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质量。富有创造力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作业亦可作为一个课程来构建。当把作业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时,设计的创新性、可研究性就会凸显,意义和价值也能最大化呈现。
据此,笔者将本次以“博物通带你游故宫”为主题的作业当作一个课程来做,引导学生大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收获的不仅是“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的相扶、探究学习的趣味,还通过教师构建的全方位融合的课程体系,广而深地拓展了思维。今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自然会构建多角度支架,向纵深方向发展,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另外,此次作业紧贴时事,并实现多学科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音乐、美术、历史、科学知识阐释历史、解读历史,有助于学生感悟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并由此建立文化自信。
最终,作业以一件艺术化的作品呈现,或绘画,或手工,或剧目,多元形态,融合展示,这个过程需要连续的观察、推理、归纳、总结等,循环往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理性思维,既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历史,又创新了历史解读方法,获得了新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作业设计符合杜威最有价值作业的特征。此作业的创新不只在于形式和内容,更在于带给学生的结果。
新闻推荐
梧桐山南大门入口处将建成凤凰广场将成为凤凰花海景观的网红打卡地
将成为凤凰花海景观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