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 今日福田 今日罗湖 今日南山 今日盐田 今日宝安 今日龙岗 今日龙华 今日坪山
新岭南 > 广东 > 深圳 > 今日罗湖 > 正文

欲解除网游防沉迷系统“熊孩子”反遭骗子绑定禁玩受害者交钱才能解绑,已有不少人被敲诈勒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08-13 06:11   http://www.kcqsx.com/
[摘要]受害者交钱才能解绑,已有不少人被敲诈勒索

正值暑假期间,不少未成年人打算趁着父母上班,偷偷在家打游戏、刷视频。而他们往往面临一道“难关”——App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的“防沉迷系统”或家庭管理系统。系统在开启状态下,使用App的时间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被父母“一键禁玩”。

南都AI前哨站记者调查发现,有未成年人在设法解除上述系统的过程中被骗。不法分子会在骗取游戏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后,以各类明目让受害者转钱。其中,有的骗子甚至利用“防沉迷系统”或家庭管理系统的特性,对受害者进行恶意绑定,限制或禁止受害者玩游戏,并进行敲诈勒索。

代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骗局!

微博网友王可(化名)是一名未成年人,她最近迷上了一款电子竞技类游戏。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她每天只能玩1.5个小时。于是,王可开始在网上找人解除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她找到一名宣称可以解除该系统的人,这名骗子表示需要王可的账号和密码来进行破解。

让王可没想到的是,骗子登录她的账号后,却转手将王可加入到自己名下的家庭管理系统中,两人成了系统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随后,变成“家长”的骗子对王可设置了禁玩游戏。最后,她被迫交给骗子300余元,骗子才解除了这个限制。

调查发现,在二手交易网站和贴吧,有不少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广告和未成年人寻求解除的信息。南都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名卖家,他表示出售49元的解除教程,也可为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代解除“防沉迷系统”,其中17岁需支付69元、16岁需支付79元、15岁需支付89元,以此类推。但也有商家表示,现在解除“防沉迷系统”的成功率太低,暂时不接此类单子。

此外,一名声称已解除防沉迷系统的网友向南都记者推荐了相关卖家,此名卖家表示将通过清除游戏账号原先绑定的身份证信息,再重新绑定一张成人身份证,即可解除防沉迷系统,价格为170元。至于如何清除原先的身份证信息,其表示不方便透露。

对于未成年玩家来说,试图解除“防沉迷系统”是他们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面上流传或出售着解除“防沉迷系统”的教程和服务,但随着“防沉迷系统”的日益完善,持有此类说辞更多的是骗子。

推出“勒索诈骗要求解绑”功能

事实上,除了未成年人试图解除“防沉迷系统”而被骗的案例,也有成年人因为类似原因被骗。

南都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有的受害者想出售游戏账号,有的想解除账号封禁问题……总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有的将个人信息发送给了骗子,包括账号、密码、身份证或姓名等,有的按照骗子的指示加入了骗子的家庭管理系统,成为了骗子的“孩子”。于是,骗子能将成年受害者的游戏账号与未成年人身份证绑定,又将受害者账号加入家庭管理系统中,限制他们的玩游戏时间,再次重复了王可经历的禁玩骗局套路。

已经成年的小奇(化名)就落入了这个圈套。他告诉南都记者,有一次平台检测出他找游戏代练的事情,封禁了他的账号。无奈之下,他试图找人解除封禁,结果在交出账号密码后反而“被阴了”。至于最终是否有解除骗子的恶意绑定,“我见过有两个成功的,一个是(向官方)投诉了900+单,坚持投诉了一年,另一个是带身份证到(游戏平台)客户接待中心”,他强调,“(网上宣称解绑的人)都是骗子”。

此外,还有网友无辜受害,疑似遭遇单纯的打击报复事件。网友“不要气我啊”某天玩游戏时,游戏界面就突然弹出了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电脑的游戏只能玩1个半小时,可是我本人已经成年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游戏平台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骗局,推出了“勒索诈骗要求解绑”的功能。部分网友已经申诉成功,成功退出骗子的家庭管理系统,或是更正了实名认证信息。不过截至今年7月,仍有多名网友发微博吐槽说,有平台无法解决这类问题或是一直让其等待。

多年下来,“防沉迷系统”不断进化。早在2007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就要求各大网游运营商推行网游“防沉迷系统”。据介绍,该系统由注册系统、验证系统、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所有通过实名认证确定为未成年人身份的、实名身份信息不规范的和验证未通过的用户,均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范围。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破解者也难以消除使用者原有的身份认证信息,或者绕过相关监管体制。

南都记者提醒,网上鱼龙混杂,网友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切勿随意交出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应第一时间向相关游戏平台申诉。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注重这一现象,进一步设法解决骗子利用系统特性进行恶意绑定的问题。

提个醒

家长应加强

反网络诈骗教育

民警提醒,孩子放暑假后打游戏的时间变多,被骗的几率相应也增加,建议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反网络诈骗知识的教育,提高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加强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方式的自我监管,不要将支付密码或者方式告知孩子,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典型案例

14岁男孩被骗5万元

还删了所有证据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东晓派出所接到一名14岁女孩的报案。据悉,她在某平台留言,发布寻求破解防沉迷系统的信息。随后有骗子联系她,表示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统,并向女孩索取微信账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

紧接着,骗子谎称刚刚失误转账给了女孩,要求女孩通过红包形式发还给他。女孩信以为真,多次发送微信红包给骗子,共计1270元。之后,女孩查看其微信账户时才发现,那些声称错误转账过来的钱都是从女孩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中提现出来的。

此前,罗湖分局东门派出所也接到一起类似案件。民警告诉南都记者,一名14岁男孩也是看到“可以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的帖子并联系了骗子。之后骗子向其索取了微信账号、登录验证码,并发送了一个人脸识别链接,男孩交出母亲的微信账号和验证码后,又让其母亲进行人脸识别。结果,手机陆续收到多条转账短信,共计被骗5万元。民警称,目前该案暂无进一步进展,因为男孩当时担心被家长发现,几乎删完了所有证据。

尽管骗财过程有些许不同,但借助“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名目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例并不少。据厦门晚报报道,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骗子张某就在网上发布广告,声称能解除防沉迷系统,骗取了127名未成年人的钱财。

深圳罗湖分局相关民警表示,孩子放暑假后打游戏的时间变多,被骗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建议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反网络诈骗知识的教育,提高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加强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方式的自我监管,不要将支付密码或者方式告知孩子,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知多D

网游防沉迷系统

在案件中起到诱饵作用的“防沉迷系统”是什么?多年来,为了防止未成年玩家过度沉迷网游,各大网游运营商响应政府要求,推出了“防沉迷系统”——利用实名认证的方式识别未成年玩家并加以限制。具体而言,在该系统下,未成年用户在非节假日每日仅能玩1.5个小时的游戏,在节假日则每日能玩3小时。不少未成年用户苦心钻研,试图绕过该系统,但这也给骗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采写:南都记者 陈志芳

新闻推荐

罗湖:大咖畅聊直播带货

▲时尚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驻足挑选。实习生王彦哲摄扫码进入深圳ZAKER视频《深晚报道|业内大咖现身罗湖分享直播带...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欲解除网游防沉迷系统“熊孩子”反遭骗子绑定禁玩受害者交钱才能解绑,已有不少人被敲诈勒索)


 
频道推荐
  • 山海嵌玉带 人在画中游 编织绿色生态网,盐田区已建成绿道257公里
  • 聚龙山公园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
  • “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去年引进各类人才增近四成 力争本科以上人才住房“应保尽保”
  • 福田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名博士游福田
  • 深圳医保窗口服务将进驻各区和街道 5月1日起,首批2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医保业务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