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分数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针对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都是以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三个问题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但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情境零散。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难以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很难突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此,笔者在教学本课时,联系学校正在拆迁重建的情境,将分数知识与校园建设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了“完善和美化校园”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具象操作来理解抽象的分数知识。
方法
创设实操活动,挖掘分数知识
本节课的总体教学思想为“回顾旧知—动手操作—总结发现”,笔者引导学生在实操活动中思考问题,探索新知。首先,笔者引入学生熟悉的校园建筑情境,并将分数知识融入校园建筑中。其次,笔者从校园建筑的各个角度挖掘分数知识,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
笔者通过四个活动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活动一,引入华富村拆迁重建后华富小学占地面积为华富村总面积2/5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2/5所表示的意义;活动二,为新校园铺设操场;活动三,为新校园铺设球场;活动四,为新校园栽种绿化。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活动中,学生一步一步完善校园的建设,每完成一步则突破一个知识难点,最后组建完成功能全面的校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感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具有成就感,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具体操作过程包括5个步骤:画图表示2/5,回顾总结分数的意义;围建设区域,并将区域的1/2铺设为操场,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各个小组铺设的都占1/2,但球场面积却不一样;围建设区域,将区域的1/3铺设为球场,从而理解为什么各个小组铺设的面积都不一样却都是1/3;绿化总数的1/4为两株小草,铺设出绿化总数;课堂总结,梳理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实践
导入建筑情境,引发自主思考
导入课题
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分数的意义思考华富小学的面积大小,从而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个搭建校园的活动,大家桌面上的校园建筑模型就是同学们昨天的作品(见图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完善校园。
师:华富村正在进行拆迁活动,而华富小学就处于华富村里面。据了解,新建成的华富小学占地面积为华富村总面积的2/5。你能说一说华富小学的面积有多大吗?
画图展示
师:除了刚才华富小学的案例,同学们觉得2/5还能表示什么?请你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笔者有目的地挑选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进行展示与分析。)
师:这三种图形分别是怎样表示五分之二的?(见图2、图3、图4,先请学生自己描述,笔者再补充完善。)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铺设操场
1.校园建筑导入。课前给每个小组发建筑材料:完成一半的校园建筑模型(见图1);20片蓝色小木板片(作为蓝色瓷砖片);10片红色小木板片(作为红色瓷砖片);10片小方格型绿色草坪模型;一段90厘米长可随意弯曲的小栅栏。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建设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校园。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善校园,使校园更美丽,功能更全面。
2.布置建筑任务。请学生用蓝色瓷砖片将建设区域的1/2铺设为操场,活动要求包括两点——用小栅栏圈出建设区域;用蓝色瓷砖片铺上区域的1/2作为操场。
3.开展建筑活动。要求学生铺设出符合要求的操场,活动分为三步——用小栅栏围起建设的区域;计算建设区域的1/2;将建设区域的1/2铺上瓷砖片。笔者现场组织学生依次完成这3个任务,每个小任务后做简单的小结。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是将建设区域的1/2铺为操场,为什么面积大小却不一样?”通过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单位1”在分数意义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当总面积不一样的时候,所对应1/2的面积也是不一样的。
铺设球场
笔者请学生用红色瓷砖片将建设区域的1/3铺设为球场,活动要求包括两点——用小栅栏圈出建设区域;用红色瓷砖片铺上区域的1/3作为球场。同时,提出问题:“围出来的球场面积不一样,为什么都还是1/3?”通过提问再次强调“单位1”的重要性,即每个小组建设的总面积不一样,但是球场的面积都为1/3。
栽种绿化
绿化总数的1/4是2株小草,请学生在校园中栽种绿化,具体要求包括两点——先确定绿化的总数;将小草栽种进校园。笔者展示并分析学生的栽种方式,并提出问题:“这几组同学的绿化栽种的位置都不一样,怎么都对了呢?”通过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如何由分数的部分确定整体,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体的理解。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校园建设好了,而且还解决了很多关于校园建设的问题。同学们好好欣赏一下自己建设的校园,漂亮吗?在校园建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反思
具象概括抽象,学习事半功倍
建筑学本身就具备多门学科融合的特点,将建筑融入数学是合理且自然的,也是能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式。校园建筑模型是具象的,分数的概念是抽象的,以具象操作概括抽象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以环环相扣的操作活动、小组汇报展示、分享体验等过程性引导为主,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加深,对分数部分与整体的理解也逐渐深刻。具体来说,笔者引入建筑情境后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在巡视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的操作表现,对于学生不准确的理解给予帮助与引导;本节课以“回顾旧知—动手操作—总结发现”为总体思想开展教学,当学生每完成一个活动任务,笔者都会以问题启发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班级交流,最后总结新知;在环环相扣的活动结束后,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赏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受数学与建筑结合的魅力,在生生交流中对课堂进行总结。
此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是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任务。本节课通过建筑与数学的融合,让学生有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实操过程中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刘丹青通讯员林婷婷)“抢了周五晚上《夺冠》的电影票,南园百姓影院项目启动后,我们经常有免费电影看!”家住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