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街道推出“雅乐南园”系列活动。南园街道供图
■编者按
日前,福田区委书记郑红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新三十年,福田将以“发展、治理、民生”为主要抓手,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先行示范、当好尖兵,并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三大新引擎”为牵引,建设获得感成色更足的民生幸福城区,担起“先行”“示范”“突破”“全局”之责,描绘出深圳中心城区的新发展蓝图。
站在新起点,对于城区构成的“细胞”街道及各部门来说该有怎样的新方向?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将陆续推出各街道、各部门“一把手”访谈,关注来自福田基层的最新动向。敬请垂注!
“15天签约率99.6%,南华棚改创造了棚改深圳新速度。目前,南华村拆迁工作现已接近尾声,马上进入实质建设阶段。”11月7日,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志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南园街道城市更新与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正陆续推进,未来南园街道将有力推动河湾北片区建设,也将成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华强北片区的连接枢纽。
现场,林志平更是描绘了南园街道的新蓝图,未来南园街道党工委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仅重点创建“书香南园”“非遗南园”“雅乐南园”“多彩南园”特色文化品牌,让民众享受文化大餐,也将通过党建引领、服务企业等民生工程,打造全新的现代化治理新样态。把文化自信深入社区、深入民众,让辖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蔡敏玲徐峰叶淑萍
重点创建四项特色文化品牌
让民众享受文化大餐
南方日报:作为深圳市开发最早、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南园街道如何进一步在民生领域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林志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南园街道围绕着“文化惠民”的总目标,本着党建引领,把文化自信深入社区、深入民众,让中国传统优良文化植根社区、植根民众,让民众享受文化大餐,重点创建“书香南园”“非遗南园”“雅乐南园”“多彩南园”四项特色文化品牌。
目前,南园街道已建成街道级和社区级图书馆8个,升级打造24小时社区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面向居民推出“一日馆长”计划,吸引市民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图书推荐、图书分享。还成立了全市首个街道级非遗馆——南园非遗馆,打造南园非遗馆皮影小剧场,率先投入使用数字皮影交互技术,组建南园皮影社、京昆研习社等多个团队,引进多位非遗传承人,建立南园非遗名家工作室。
同时,依托我市最大的乐器交易中心——深圳乐器城、广东省首家钢琴博物馆,打造“雅乐”品牌。开展“国际双城吉他艺术节”“艺术微剧场”“百姓琴房”等系列活动350余场。
此外,设立“百姓书画院”,定期开展书画沙龙等活动,居民参与的多部原创作品荣获省、市美术奖。依托南园美术馆,举办“致敬英雄丹青抗疫”等美术作品展40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不仅如此,近年来,南园街道通过加强“三大民生工程”,推动形成民生发展新格局。首先,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民生服务。我们围绕国家提出的“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紧盯民生热点,高质量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党建星级品牌。其次,强化机制引领对企服务。今年以来我们服务优质企业约800家,成功指导5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福企”新十条,补贴支持62万元。第三,强化劳动保障和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疫情严重时期,街道促进辖区再就业人数同比增长58.3%,帮扶超过百名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跟踪服务辖区500余名在深贫困劳动力、200余名高校毕业生。
打出“堵、疏、治、宣”组合拳
消除街道安全隐患
南方日报:请问林书记,南园街道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何举措,探索形成了哪些治理新路?
林志平: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安全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民生。
目前,制约南园街道最大的危险因素是电动自行车,总人口约24.4万有3万台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多了,如何保障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我们推出了“堵、疏、治、宣”的组合拳。首先,不允许电动自行车进入城中村,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停放和充电;其次,在辖区设置专用停车区,建造大量充电设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治”的手段,通过与交警、派出所合作,对违规进入停放和充电的电动车进行治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通行行为进行处罚;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告诉民众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的风险和责任后果,从而让其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引入科学元素,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进行探索,该探索得到了市应急管理局的肯定。目前,南园街道已被选定为市电动车整治示范街。
将加快推进南华村棚改
服务好河套片区建设
南方日报:南园街道目前正在启动南华村棚改项目,请问南园街道将如何更好地利用该项目服务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好合作区?
林志平:在“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要求上,南园街道将举全街道之力加快推进南华村棚改,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南华村位于深圳河畔,是未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重要的配套区域,该项目定位及目标是服务中央活力地区、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的“绿色创新人才社区”。南华棚改创造了15天签约率99.6%的棚改深圳新速度。南华村拆迁工作现已接近尾声,马上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目前,赤尾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和滨河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筹备,实现片区统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改造。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河湾北片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激发产业活力,也将成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华强北片区的连接枢纽。南华村棚改规划立足于“绿色宜居、深港融合、优质配套”,努力塑造全域链接绿色生态的国际化社区,实现创新产业孵化与绿色生活重心全域无缝对接,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一个优质的配套区,为辖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今后,南园街道还将继续积极协调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开展南园片区规划研究,明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配套内容;推动华强南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以打造全球智能终端创新中心为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形态和产业资源配置,推动华强南北区域产业融合互补;依托地铁11号线建设推动旧墟村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填补片区产业配套的空白和公共服务内容的缺失,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专题为提高福田区排水防涝能力,完善排水防涝体系,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福田区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