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城街道茜坑新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辖区居民在茜坑新村街心公园休闲娱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万小兰 蒙单妮/文 记者 陈建华/图)走进福城街道的茜坑新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艺术特色元素、文化传承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经历10个月城中村整治“阵痛”,茜坑新村彻底摆脱“脏乱差”的老旧城中村印象,基础设施升级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宜居指数、安全系数也节节攀升,从“里子”到“面子”,村子都焕然一新。
今年初,茜坑新村城中村整治工程启动。整治前,村里的水泥路坑洼泥泞、主路支路常见裸露黄土,缺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电动车充电、小汽车停车更是难事。为保证居民在整治期间生活和出行便利,也为了争取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福城街道党工委、茜坑社区党委、茜坑新村股份公司三级联动,发挥行军鞋精神,走街串巷,跟居民聊天、拉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检查各个施工场所的安全问题,询问跟进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整治工作。付出一颗真心并收获一颗真心,城中村整治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为给居民树立榜样显示城中村整治的决心,社区股份公司党支部党员、董事长、三会成员纷纷行动起来,在大家都在观望时主动拆除自家铁皮,以点带面,全村140处铁皮全部拆除,全力支持城中村整治。
整治时,根据茜坑新村的环境及发展状况,将20多处没有建房的宅基地承租下来,7处用做电动二轮车充电棚,17处用做公共停车场、微型消防站等。整治结束后,村里新增560个电动二轮车充电车位、1个微型消防站、180个停车位,如此一来,村里共有410个停车位供居民使用,极大缓解城中村停车“老大难”问题。
基础设施升级了,茜坑新村环境也变得更宜居——“老式”的围墙升级为安全美观的“新式”围墙;5条主干道15条次干道树起车行指示牌,一改人车混行;利用天然绿化优势,统一打造街心公园、“口袋公园”,让居民多了散步、游玩的好去处;修缮篮球场、长者服务站,让村里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活动起来;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让生活环境更干净整洁……
村子整体呈现了新面貌,“老味道”却不改。在茜坑新村新建的门楼,一对石象盘踞一左一右,寓意吉祥、平安;大门内侧两边还有两只麒麟。在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里,麒麟是活跃又聪明的神兽,是客家人的图腾,逢年过节,其他地方的习俗是“舞龙舞狮”,而客家人的习俗则是“舞麒麟”。整治工程将客家文化传统元素融进了门楼设计,传承客家文化。
村子沉淀了“老味道”,焕发了“新活力”,为片区老百姓筑起更美的梦想起点、更好的生活落点。茜坑新村的老村民陈先生在这里住了20多年:“以前没有休闲的地方,现在大家有地方打篮球、跳广场舞,街心公园也有了,小孩可以在公园滑梯和玩耍,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大部分原居民更不愿意搬走了,住在村里幸福感满满。”
新闻推荐
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安全吗?磁共振检查对人体安全吗? 这类“磁”问题经常被提起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王海荣电厂和高压电线产生的电磁场安全吗?手机的电磁场安全吗?做一次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强磁场暴露对人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