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水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图为龙岗河龙园。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
到龙岗河湿地公园看鹭鸟翱翔,漫步至龙城公园吸氧洗肺,抬头看蓝天白云,低头有绿树成荫,多年黑臭水体重现水清岸绿,市容环境日益整洁干净……“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住着很舒服,在龙岗越来越有家的感觉。”这是不少龙岗创业者的共鸣。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龙岗在经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背后,也相应付出了代价: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10多年来,经过一次次壮士断腕式的整治,如今龙岗水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空气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齐头并进,龙岗已然成为水清岸绿、环境宜人的生态之区,并走出了一条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11月,龙岗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不仅为这座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增添新的注脚,也意味着龙岗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获得国家肯定。正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龙岗,写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生态立区
描绘绿色发展底色
“这下可安心了,河流不会遭到污染,更没有噪音,住在这里心情也舒适。”今年8月,在位于龙岗街道新生社区的一家地下电镀厂查处现场,村民老李指着百米外的家兴奋地说:“这几年来,厂房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大量的烟尘可没让全家人少闹心,现在工厂查封了,真是了了心头的一件大事。”
龙岗是传统工业大区,过去区内大量的传统工业企业给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自2010年起,龙岗依法淘汰电镀、印染、洗水、环境风险等类型企业。近年来,区政府还在全市首创联合市监部门建立生产加工企业信息监管注册同步机制、建立“散乱污”长效管控举报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从淘汰低端工厂到多线联动提升执法监管效能,这些举措都是龙岗区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6年,龙岗就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2016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龙岗区迅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
这些年,龙岗相继印发了《龙岗区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龙岗区2014年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方案》《龙岗区“美丽家园”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制定《深圳市龙岗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试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2018年1月,龙岗区印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3月,龙岗区正式出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带领龙岗朝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前行。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目前龙岗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56%,拥有公园233座,绿道474公里,62条干支流纵横交错,42座水库星罗棋布,初步形成了山环水润的生态龙岗,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了绿色本底。
生态治区
创建生态宜居城区
上个周末,市民郭先生又带着全家来到了龙岗河湿地公园野餐,宽阔的草地上,孩子们放风筝、捉蝴蝶、吹泡泡;偶尔有一两只白鹭从草丛中掠出,轻点水面,荡起阵阵涟漪。“这里的空气很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郭先生说。
近年来,龙岗区坚持生态优先,破解发展与环境的两大难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营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治水提质方面,龙岗大手笔治理水污染,补齐历史欠账,2016年至2019年,龙岗分别完成治水提质投资额18.45亿元、31.58亿元、87.43亿元、162.5亿元,平均年度投资增长率超100%,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780公里,完成正本清源小区改造3657个,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68.6万吨/天。
在空气质量提升方面,龙岗不断擦亮“龙岗蓝”金字招牌,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持续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工地扬尘污染“7个100%”。2019年,龙岗区完成73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17台工业燃气锅炉低氮化改造、1.4万台次机动车路检;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4%,位于全国第一梯队;PM2.5年均浓度26.9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值。
在守护好蓝天白云的同时,龙岗也在努力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来龙岗这么多年,我觉得龙岗给我最直观的变化是大街上少了很多废弃物,城区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扎根龙岗数十年的居民李先生说。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人口大区,如今的龙岗已从昔日印象中的“脏乱差”,成为市容环境日益干净整洁的宜居城区。近年来,龙岗区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部署、有力落实,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生态龙岗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龙岗,以打造“无废”城市试点为重要抓手,龙岗环境品质卓越提升: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东部环保电厂建成投产,日处理垃圾5000吨;建有全市唯一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满足全市所有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建有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场所7个,2019年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总处理量突破500万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完成438个物管小区生活垃圾楼层撤桶,实现“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全覆盖等。
生态兴区
贯穿绿色发展理念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仅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也为龙岗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从地铁3号线的大运站出站,没走几步便来到了大运软件小镇。一排排清幽的竹子,夹杂树木花草,75栋中小型独栋建筑宛如中式庭院,既融合了中式元素,又具备现代简约风格,别具韵味。小镇内办公楼、食堂、自助银行等配套一应俱全。
在龙岗,类似大运软件小镇这样的高新科技产业园还有很多。归根到底都是龙岗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细节体现。
“过去10年是一个产业大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10年。龙岗集全区之力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龙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龙岗注重城区发展的秩序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三治”“五化”行动,狠抓查违、城中村改造等工作,让龙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龙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高新科技产业茁壮成长,新旧动能成果切换。作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龙岗大力推进ICT、AIoT、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龙岗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2.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11%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4%左右的通常水平,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前五。
近年来,在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驱动下,龙岗区收获不少绿色发展成果: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入选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连续举办了7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位于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为中国低碳发展的一张国际名片。
此外,依托“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龙岗还为深圳与国内外相关城市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搭建了沟通、交流新平台,国际合作洽谈扩大至17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部东盟成员国,遍及全球四大洲。
“未来,龙岗区将奋力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开创龙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保障。”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岗将以此为契机,乘着“双区”建设的东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新闻推荐
12月5日上午,伴随着列车汽笛长鸣,“湾区号”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货运场站缓缓驶出,这标志着广东首个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