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龙华区召开委员·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杨奕 通讯员 谢枕虹/文 记者 蔡维泽 通讯员 连志远/图)12月11日上午,龙华区召开“委员·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雷卫华,区政协主席钟荫腾,区领导张纳沙、陈贤彪、杨东辉、王志毅参加会议。
会议书面听取了龙华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随后市、区政协委员就“如何围绕"双循环"战略调整优化龙华产业结构”这一主题展开了热议。
会上,驻区的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代表分别围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消费、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精准招商、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体系等主题踊跃发言,针对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龙华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
在座谈过程中,雷卫华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频频与政协委员代表交流互动,并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气氛热烈融洽。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要推动龙华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准确判断时与势、道与术的问题,坚定发展信心、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雷卫华表示,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全区广大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紧紧围绕龙华发展大局,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通过探索推进综合授权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法治最完善、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营商环境,助力龙华每一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扎根龙华走向全国。
■精彩发言
市政协委员陈国雄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消费
陈国雄建议,龙华区要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重点提升数字经济、时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通过打造创新型消费场景促进产业提升和产业聚集。结合大浪时尚小镇加快打造龙华时尚IP,鼓励小镇打造成为地标性夜间经济示范街。开展多元的业态活动,拓宽深化龙华区产业与美团、腾讯等大平台的合作范围,为产业发展与促进消费构建更广阔空间。
区政协委员付作军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精准招商
付作军表示,龙华区作为产业大区和制造大区,围绕富士康、华为两大企业集聚了大批中小型配套企业,为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建议龙华区继续夯实产业链价值链,围绕智能制造、AI、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等产业持续性做好发展规划,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同时,要主动对外进行精准招商,积极邀请企业和企业家们来龙华投资发展,在留住现有人才基础上不断吸引新人才到龙华落户。
区政协委员励建立
“两留一招”促进龙华经济发展
励建立表示,在社会成本不断抬升、外贸生存环境恶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下,众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他建议,龙华区可通过“两留一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住企业总部,为优质企业解决总部用地问题;留住高端制造,通过政府统筹建造高端制造场地出租方式,为优质优质谋取竞争优势;实施精准招商,聚焦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招引龙头企业和高成长型项目,为龙华区打造新的产业名片。
区政协委员彭康良
以民治片区为窗口吸引更多企业进驻
彭康良表示,龙华民治南临福田中央商务区,西接西丽大学城,区位优势明显。他建议,加快推进红木山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并建设一条从民治红木山郊野公园到南山西丽南方科技大学的城市绿道,吸引西丽片区居民来到民治进行休闲、消费,从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科研项目落地深圳北站商务区,吸引南山、福田等上市企业来到民治投资兴业,从而促进龙华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
区政协委员龙翔
想方设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疫情之下龙华区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况,龙翔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各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建立有效信贷市场和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形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扶持,重点扶持符合龙华区产业规划、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为辖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区政协委员廖宇波
打造具有龙华特色的国际化中轴新城
廖宇波表示,龙华区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心城区,不仅需要有国际化的载体,更需要有国际化的文化消费设施来体现龙华特色。他建议,龙华区可以通过不断擦亮龙华大浪时尚小镇这张“靓丽时尚名片”、对标国际标杆打造具有龙华特色的“艺术博物馆大道”和夜间经济新地标等方式,打造具有龙华消费特色的国际化中轴新城。
区政协委员袁晖
配合头部企业做好二级服务
袁晖建议,要加大对服务型配套型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内循环加大的情况下,龙华区IT行业中小企业要紧紧跟随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发展步伐,抓住发展内循环经济的稀缺资源,在产业分工中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研究做精做好,抓住发展良机,配合头部企业做好二级服务。
区政协委员贾西贝
抓住数据要素市场化良机
贾西贝表示,龙华区可依托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抓住数据要素市场化先行先试的良机,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加快建设龙华的数字经济体系。同时,重视国际科技趋势、产业趋势转移的新动向,前瞻性布局引进未来中国产业链中的支柱企业,提前布局面向未来的顶级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区政协委员邱伟标
邱伟标以一名产业运营从业者的角度,对龙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服务提出建议。他表示,龙华区可以通过提升产业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由政府搭建产业与产业链资源对接平台,整合或引进优质产业服务商进入平台,为辖区企业提供产业导入、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一站式产业服务。
区政协委员徐迅
推动产业链向数字化转型
徐迅建议,龙华区应全面分析辖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优势与劣势,推进制造业持续发展计划,通过扶持开发商建设平价生产基地的方式,让优质制造业留下来,进一步夯实龙华数字化产业转型的产业基础;要抢抓发展机遇,细化未来产业的布局,推动龙华产业链向数字化转型。
区政协委员张弓
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张弓建议,政府应给予龙华区四大支柱产业中的生物产业更多重视与支持,加快出台针对生物产业的规划和扶持政策,精准扶持创新型生物企业,借鉴生物产业发展的“冷泉港模式”,充分发挥龙华区位优势,发展“小、多、精”生物科技产业。
龙华新闻记者 杨奕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刘夏蓝通讯员曹园芳邓涛)近日,由深圳市龙华区纪委监委、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主办的深圳市龙华区“童声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