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班级全体学生负有思想、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责任。如何做才能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形成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创设丰富的班级活动等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情景再现
游戏之风被“吹”走了
我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时,发现班里有学生喜欢讨论关于打游戏的话题,课间十分钟都在讨论如何在游戏中升级。一次,一名学生家长跟我说,有一天发现孩子躲在被窝里打游戏。玩游戏本身可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然而迷恋打游戏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天,我对全班同学说:“下周班会课,我们进行换书交流活动,每人只许带两本书,必须是你看过的,有意义的好书。”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交流的机会,我精心设计了一节班会课。
班会开始,我说:“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纸盒,里面装着写有全班同学名字的纸签,待会儿你抽到谁,就把带来的书推荐给谁,并说明推荐理由,可以下位自由交流。”学生一个个充满期待地抽签。抽完签,大家拿着书,欣喜地找到他们的小伙伴,热情地交流起来。
不一会儿,飞飞着急地举起手,说:“老师,小林没带书!”我看了一眼平时爱打游戏的小林,他低下头。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问他没带书的原因。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家没有好书。”我把《乐在其中的数学》递给他,说:“先把我的书推荐给你,因为我特别喜欢数学家张景中的文笔,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故事,等你读完了,再分享给你的伙伴飞飞。怎么样?”小林感激地说:“谢谢老师,我一定好好读。”我微笑地点点头,说:“快去找飞飞解释一下吧,晚两天再给她,不然她会着急的。”
第二天的午读时间,我看小林捧着那本书在认真地阅读,全班学生也都在安静地读着别人推荐的书。几天后,小林的妈妈发短信给我:“这几天,孩子除了做作业,就是看书,连去补习班的路上,都还捧着书。他还推荐一本书给我看,让我在一周内读完。”他妈妈开心极了。
对阅读感兴趣的还不止这一个孩子。课间的追逐打闹不见了,关于电子游戏的讨论也不见了。我总能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一个月后,学生们仍然坚持认真阅读,我大力表扬他们,还奖励了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渐渐地,他们已经学会自己交流书目,看完了,会主动找其他小伙伴要新书。就这样,班级里的游戏之风被悄悄地“吹”走了。
分析解答
同伴引领,共同进步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创造人。”班主任要塑造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在图书角摆放学生和老师推荐的各类经典好书,在班级的宣传阵地播放最新的新闻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明确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坚持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同伴交流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发扬优秀学生的良好品质,去影响那些需要引领的学生。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找到进步的动力。
策略引导
面向全体,发展个性
游戏化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决定在班级引入两项数学游戏:一是24点的游戏,比较简单易学;另一个是魔方,具有挑战性。
我利用课前5分钟,带全班学生玩24点游戏,学生热情高涨。当所有学生都会玩时,我在班级开展了24点比赛。后来在校数学活动周和达人赛中,我们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令我意外的是,他们还找父母一起比赛,让24点游戏成为了家庭中的一项游戏。在期末考试中,我班学生计算题的正确率高达97%。
关于魔方,我班有一名学生玩得非常好,几十秒就可以还原一个魔方,并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记录。我在全班讲了他钻研魔方的故事,还请他表演,全班学生为之惊叹。有四五个学生开始跟着他学,逐渐带动了全班男生和部分女生上网搜攻略,交流技法。于是,在数学活动周的时候,我向学校推荐了这一项目,这名学生做了项目负责人,定下了比赛规则。在比赛中,这名学生用了十几秒的时间还原了魔方,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全校学生都开始玩魔方,学校又增设了魔方达人秀项目,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游戏化让学生有了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推动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数字化
要塑造优秀的班集体,优化评价方式也是重要途径之一。我采取量化统计的方式,客观评价,全面分析,分层关注,促进整体发展。
首先,我和全体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涉及学习、日常表现、参加校内外活动、帮助他人等方面,每一项都有具体标准和对应分值,每周会有学生统计总分并提交给我。我会根据数据分层关注学生。例如,班规有一项是“上课积极发言”,得到科任老师表扬的,会在发言积极榜上留下小红花,兑换相应分值。针对分值低的学生,我就会多提问他们,给予加分机会。对于一周分值遥遥领先的学生,我会及时在班里提出表扬,树立正能量的榜样。分值不高也不低的中等学生,基本都能遵守常规,但不够活跃。我就会挖掘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发扬自己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我还创设了个性化班币,学生可以想办法挣班币,用于换礼物。有的同学舍不得换礼物,就积攒了班币。六年级学了利息以后,有学生提出:不想花班币的,能不能开设小银行让他们存起来,挣利息?有人分数太低,不能兑换礼物的,可不可以像银行一样贷款?我带领学生都做了尝试,就是用百分数的数学知识玩转班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觉性,树立了初步的理财意识,促进了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此外,除了个人积分制,我还设立了4人小组积分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个性化
我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又尝试了个性化的个案建立。我随机建立了20个学生的成长档案。灵感来自于我带的第一批学生,当时每班需要选5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这5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便包揽数学竞赛年级前5名,到六年级时成绩依旧遥遥领先,无人能及。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一直坚持追踪他们的成长。据他们反馈,初中时期的数学随堂测验基本也是100分,现在2人是博士,2人是公务员,1人是周杰伦的专业粉丝团成员。
因此,随机建立成长档案,个体纵向追踪,群体横向比较,有助于总结提取个性化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促进学生整体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本版长期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征问、征稿。
若有任何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或经验与思考,
欢迎投送至172386058@qq.com
近期话题: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25日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畅、王纳)12月17日上午,在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多功能厅,国际戏剧教育大会广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