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智龙华”人才发展论坛。
深圳晚报记者 张璇 高健桓
人才总量超过8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数量6年增长18倍;行政区建立以来,新引进人才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递增;工匠人才队伍每年增加人数近2万;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医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文体名家工作室纷纷落户……
近日,在龙华区成立4周年之际,龙华区发布了首份人才大数据研究报告,一组组靓丽的数据更成为深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有力注解。龙华,正成为深圳人才高地。
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人才
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在龙华区成立4周年之际,龙华区人才工作局联合龙华区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智龙华大数据平台推出首份人才大数据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龙华区劳动力、各领域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现状、行业分布和流动特点等,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报告显示,2014年实施“龙舞华章”人才战略以来,各领域人才加速集聚龙华。截至2020年12月,龙华区人才总量约8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数量6年增长18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86.14%。龙华区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4个、院士21人、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31个,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医学团队17个,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9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8家,文体名家工作室7家。
高层次人才纷纷择龙华而栖,越来越多“新生代”人才也怀揣梦想,加入到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龙华区历年新引进人才数量变化”表上,一条高昂的折线,显示出这一群体每年近50%的喜人增长。截至2020年12月,龙华区级人力资源机构新引进应届毕业生75302人。
分析显示,龙华区高层次人才八成集中在新兴产业,为龙华产业大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龙华工匠”群体正在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截至2020年12月,龙华区拥有技能人才约49.91万,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三分之一。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下,“龙华制造”正加速迈向“龙华创造”“龙华智造”。
教育、医疗人才队伍壮大
实现“幼有优教”“病有良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是龙华区最重要的着力点。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龙华区教育系统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95名,数量是2017年的4倍。近几年来,龙华区累计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2490人,研究生学历占76.9%,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仅为188人。
卫健系统人才的引进大刀阔斧。截至2020年12月,龙华区卫健系统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17个,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01名。
新发展思路
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
龙华区正在全面打造“数字龙华”,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发展格局,推动“产城人”到“人城产”转变。报告提出了“一个计划、两个人才圈、三大品牌工程”人才发展新思路。
即优化提升一个“龙舞华章计划”,构建“人城产”融合发展的最优人才政策。龙华区将通过探索实行“一人一策”、实施科技人才“攀登者计划”、聚焦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引进各类人才、实施“龙华工匠”集聚计划等,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来龙华创新创业。
创新打造“一南一北”两个人才圈,营造“人城产” 融合发展的最佳人才生态。南部片区人口密集,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劳动力转化潜力巨大,龙华区将布局“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北部片区集聚教育、科创、文化资源,产业基础雄厚,区块发展定位明确。龙华区将布局“环观澜湖教科文人才创新圈”,高标准推进“一圈一区三廊”建设,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人才“三大品牌”工程建设,打造未来城市最新人才IP。龙华将推进大数据、人才街区、人才绿道的三大人才工程,为龙华“引才”“聚才”“敬才”注入新动力,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智能化水平。
新闻推荐
▲市民在鹭湖社区晨练。环卫工人在龙华文化广场清洁路面。龙平社区与高峰水库构成一幅美丽画卷。风景优美的龙华环城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