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山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文/图李天军
1月1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南山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向大会作报告,据介绍,去年以来南山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深V反转”,预计本地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实现辖区税收17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6亿元。除了总结2020年工作,南山区委还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提出将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深V反转”
●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大区、强区,南山科技兴区之路从未间断。2020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共建方案正式出台,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获批设立,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哈工大(深圳)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启动建设。光峰科技创始人荣获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全区的全职院士、领航人才分别增至37人、2641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瞻布局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新引进重点招商项目65个,周大福、中国生物、京东方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快落地,新增上市企业17家,总数达181家。建成5G基站7142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
●营商环境蝉联中国百佳示范县市第一名
南山区营商环境一直为人称道,2020年蝉联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一名。
此外,法治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去年成功举办深圳市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推广应用现场会,获得中央政法委高度肯定。区法院诉源化解的“南法模式”入围深圳“两建”十大先行示范工作,全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正式揭牌,中国(南山)海外知识产权协同服务平台成功发布,全省首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顺利落地。南山区还深化“块数据+网格化”改革,首创“区、街、社”三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指导体系。率先提供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服务,16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荣获“2020年度地方政府责任创新奖”。
●疫情防控勇担先锋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山区纾危解困精准及时。第一时间出台“暖企12条”“惠企12条”“稳增长63条”等措施,发放各类产业扶持资金33.4亿元,资助项目1.2万个。设立全市首只区级融资担保基金,率先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三期产品,募集金额近10亿元,助力“知产”变“资产”。
此外,从去年的疫情防控全程来看,南山区一直是深圳市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责任最重大的城区之一。一是疫情防控风险高,南山区首个有武汉旅居史的人员病例即为全市首宗病例。二是输入性病例占比高,疫情期间,南山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7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4例,占病例总数73.6%。三是疫情重点地区的人数占比高,常住人口中,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数占比全市最高,大量人口等待返回南山。四是人员流动性高,南山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口岸出入集中区域,密切的对外交流加剧了区域间的交流接触。五是深圳湾通关防控难度高,在10月28日之前,前往香港或途经香港的旅客,只能从深圳湾口岸通关,通关人口数量庞大。面临如此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南山区坚持按照“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的要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区总动员、干群齐同心,以科技助力,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方法,严格落实“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的措施,在关键环节重要节点攻坚克难,担当起了抗疫先锋重任,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
2021年重点抓好九大方面工作
谈到2021年工作任务安排时,曾湃指出,区委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0+10”工作安排,推动南山改革创新再出发,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按照本地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目标安排全年经济工作,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1、支持前海新一轮发展
全方位服务“双区”建设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全力支持前海新一轮发展。支持前海发挥国家战略平台作用,助力前海加快实施深港合作“两城一场六镇双港”行动,推动港澳青年“圆梦”内地,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流。强化广深港、广深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资源共享,创新探索科创交流合作模式,提升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创新能级,加快建设白石岭深港科学园,探索共建和引入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金融、规划、建筑、工程、造价、法律等领域,推动香港专业人士执业便利。
2、全面深化改革
强化前瞻性、针对性政策研究,策划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分批次出台《南山区落实综合改革试点行动建议》,推动形成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项目。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模式。争取超大城市空间统筹开发试点,进一步研究地下空间利用与开放,在西丽高铁枢纽探索土地立体化分层供应改革。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扎实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重点推进“四大行动”加快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鼓励辖区高等院校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全力支持深大、南科大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争取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等一批高水平院校落地。主动开展全球科技合作,强化与全球创新中心的对接联动,打造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
4、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大力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5G、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打造蛇口网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一批市级5G智慧示范样板园区。
5、稳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区。深化“块数据+网格化”改革,优化“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建设。
6、大力实施文化强区
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上展现更大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丰富和深化“关爱行动”“最美家庭”“温暖南山”等系列活动,加快建设“志愿者之城”“儿童友好型城区”。
7、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打造全链条优质教育。加强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教科院等合作,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力提高医疗健康水平。深化医疗集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布局建设,加快构建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标国内名院高水平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依托国家癌症中心建设国家级区域性癌症综合防控体系。
8、彰显城区魅力吸引力
加快促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科学编制《南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强力推进高新区北区、西丽中心区、蛇口老镇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大力推动重点片区建设。高起点打造蛇口国际海洋城,共建深港国际航运中心。高水平做好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规划提升,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基地。高水准深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设计,加快打造全球城市“巅峰之作”。
9、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建设“空天地源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制定发布“南山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探索建立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综合核算体系。制定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探索开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区域生态环境评估试点,创新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方式,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王秋婷)深晚记者日前从南山区妇联获悉,南山区婚调委积极落实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妇儿维权工作,整合区婚调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