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政协打好“1号重点提案+重点课题调研+主席专题协商”组合拳,助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好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民生提案业务培训,强化选题引导;召开民生提案工作座谈会;举办民生实事专题问政会,力促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办好基层协商会做足功课……时间见证过去一年龙岗区政协坚持履职为民,接续发力助推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的坚实脚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过去一年,龙岗区政协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们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思想落到实处,立足政协职能,通过组织政协委员撰写高质量民生提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政策落地,有效解决问题;高质量举办民生实事专题问政会,以“钉钉子”精神,力促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予民实惠;高成效开展基层协商会,与人民群众建立紧密联系,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助推城区民生事业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围绕助力改善民生工作提质增效,区政协以心系大局、履职为民的情怀,为推进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文/图:梅云霞蒙萌
坚持质量导向
精品提案转化为民生发展“金点子”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工作,尤其对标高质量要求,做好新时代提案工作,是摆在政协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去年,区政协坚持质量导向,用全局视野和开拓精神打造精品民生提案,推动委员“好声音”变为服务民生改革发展的“金点子”,真正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
城区发展,交通先行。轨道交通建设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区政协关注的重点。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市肿瘤医院公共交通不便问题,区政协主动担当作为,专门组织委员调研,撰写提交提案《关于在宝荷路深圳市肿瘤医院附近建设轨道站点的建议》。在督办该提案过程中,又积极协调各方强力推动,顺利促成增设地铁14号线肿瘤医院站,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公共场合安装急救医疗设施,成为近年来群众的希望和期盼。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王胜鉴委员提出分批分期加大AED配置力度的建议,获龙岗区主要领导现场回应并作出承诺,之后该项目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关于加快普及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公共急救的建议》同时被列入重点民生提案,在区政协和委员的推动下,截至目前,除深圳在龙岗安装352台AED外,龙岗区政府已在公共场所补充安装了759台,剩余241台AED安装选址的论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聚焦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基层治理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献计献策。一个个民生提案的意见建议,不断被转化成改革发展成果。笔者注意到,在民生提案的督办过程中,全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带队开展督办活动,承担单位、督办部门密切配合,让一个个民生提案办理“落地有声”,奏响了协商民主的“办理新乐章”。
在做实民生提案服务民生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区政协还创新开展2018、2019年民生提案“回头看”督办活动,着重对当年持续在落实或未落实的民生提案建议进行再督办、再落实,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学前教育是民生工程。《关于落实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公民办幼儿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议》是2018年提案,去年区政协组织委员“回头看”,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公办幼儿园建设从2018年的13所增加到2020年的2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51.7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数达85.48%,实现“每个有条件的社区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目标。
又如提案《关于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建议》,2019年由于政策、设施等现实条件不允许未落实。经过区政协跟踪督办,目前已选定市慈海医院和区七院简竹护理院作为临终关怀服务试点。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回头看”中,一个个政策落实落地,一个个问题有效解决,展现了区政协机关成员和政协委员的精神风貌和履职风采。他们“钉钉子”的精神也获得承办单位区教育局、卫生局等职能部门点赞,“通过提案办理,加强了双方良性互动,压实了责任,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人民为中心
问政会监督助推民生实事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一直以来,区政协胸怀大局、心系群众,通过开展民生实事专题问政会,关注“微观”,关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情,以“钉钉子”精神力促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予民实惠,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一直是大众关注的民生大事。区政协委员李彬提问,“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现阶段有哪些问题和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和区卫生健康局从加强思想、采取行动、做强宣传等方面给予回应。
这是去年11月6日区政协2020年民生实事专题问政会上,区政协委员犀利提问,相关部门认真作答的一个缩影。零距离提问,面对面回答,9位区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共同探讨龙岗在城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民生焦点、痛点、难点问题,不少问题得到现场拍板解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开好本次问政会,从去年6月开始,区政协就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各街道服务组、民主党派深入实地开展调研,了解最新工作进展情况,精心撰写并提交各类问政问题。在此基础上,区政协对收集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反复研究会审,力争使每个问题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助推区委区政府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让老百姓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据介绍,作为区政协一项优良传统和“品牌节目”,自专题问政会举办16年以来,已成为政府和政协委员之间对话交流、协商监督的重要平台,也是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提高民主监督实效的一项具体举措。在这个平台上,龙岗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府认真组织落实,有力支持和推动民生实事加快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专题问政会外,区政协还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中,组织政协委员上演“速度与激情”,就加快推动龙岗东向交通的龙坪路拆迁,尽快打通碧新路断头路等民生实事,向有关部门大胆提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形成政协委员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立足协商一线
基层协商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与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联系,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勇于创新的区政协立足协商一线,创新举办基层协商会,聚焦群众普遍关注、街道想办办不了、街道该办还没办的问题,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去年,区政协基层协商会议依托平湖、吉华、南湾、横岗、宝龙、坪地六个街道服务组,将协商平台建在街道、社区,搭建起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居民四方的协商交流平台,使基层的声音传达得更远、更精准,协商的方式也更加灵活、接地气。
深入基层才能更好服务民生。区政协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年后召开2020年基层协商工作会,部署区政协2020年基层协商工作,组织横岗、平湖等各街道服务组开展协商前的调研,深入社区、街区一线,采取现场调研、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摸清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基层诉求,为协商会做好准备。
“建议区交安委办协调相关单位,对已查清车况和基本情况的"僵尸车"迅速拿出处置方案,启动执法程序。”在去年12月举行的平湖街道“推动解决僵尸车问题”基层协商会议上,区政协委员杨连成从减少现有废弃车收纳场“僵尸车”库存量、全面排查处置道路上长时间违停存量“僵尸车”、督促物业公司妥善处置物业管理区域内存量“僵尸车”等三方面入手,就加快街道“僵尸车”存量消化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汪洋、刘永忠、曹硕、何卫峰、刘玫等其他6位区政协委员围绕“推动解决"僵尸车"问题”踊跃建言献策,这些“金点子”得到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龙岗交警大队等部门采纳。
“要加强碧道规划设计以及建成后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在碧道项目建设过程中,植入本土文化、增设公交站台和停车场、利用玻璃栈道连接北桐公园和花海公园。”去年5月,在横岗街道“加快推进非供水水库碧道建设”基层协商会上,由于会前做足功课,多位政协委员提出的加强碧道规划设计、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等意见建议均被采纳,为改善辖区的美好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看着碧道由蓝图一点点变为美好的现实,当地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基层协商会组织严谨、项目调研时间长、调研方式多,有助于解决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有观察人士表示,基层协商会议实现了政协“调研与建言、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既为畅通民意搭建平台,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丽)1月1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收到了学校特制的“牛娃手帐”!这是一本集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