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广源博士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深圳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
2 振兴中医的关键,在于重整文化雄风、坚定文化自信
有人向我提出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近代现代有许多名人不相信中医,批评,甚至贬低中医?
另一个是,为什么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接纳和信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谈第一个问题。
是的,近代和现代许多名人,比如孙中山先生、鲁迅先生,乃至于胡适、郭沫若等等,对中医都有负面的看法,甚至很严肃地批评过中医、不相信中医,甚至贬低中医。
其原因首先是,媒体做了片面的宣传。
这些名人,实际上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他们对中医的逐步了解,看法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地转变。而媒体呢,只宣传前半截,不宣传后半截。好像他们对中医的批评、对中医的不信任和贬低,是固定不变的。显然,这种宣传是片面的。
大家知道孙中山先生是患肝癌去世的。在北京协和医院,打开他的腹腔,整个肝脏像石头一样坚硬,已经没有办法做手术了。有人劝他用中医治疗,他拒绝了。但他最后临终的几天是含着人参离世的。他自己也感觉“含着人参,人舒服多了”。
胡适对中医也是贬斥的,他瞧不起中医。但是,1920年他得了糖尿病后,西医觉得不太好办,就有人推荐他看中医,推荐当时京城名医陆仲安先生给他看病。陆仲安先生开处方,重用黄芪。结果,胡适先生几个月之后糖尿病明显好转。他自己说“中医救了我一命”。从此,对中医的看法有了转变,还为一本书题了词、写了自己的心得。
再者,郭沫若。他曾经说过一句很绝的话,“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医郎中的”。话是不能说得太绝的。1956年,他半边肢体虽然没有完全不遂,但是麻木得厉害,行动已经不便了。有人推荐他看中医,因为西医当时也没有办法。他就找到当时中医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医科学院的一位老中医,叫郑卓人。这个老中医就给他开了桑枝酒,叫他坚持喝半年。只喝了三个多月,好了。从此郭沫若完全改变了对中医的态度。
以上说的是名人不相信、批评和贬低中医的第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也和混入我们中医队伍中的一些巫医,或者叫“鬼魅之医”的,一些落后、封建迷信的做法,给他们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有关。问题并不是出在中医本身。
大家知道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对中医很刻薄的话,他说:“中医都是些有意无意的骗子。”他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鲁迅的父亲就死在一个挂着中医名头的“鬼魅之医”手上。
给鲁迅先生父亲看病的“鬼魅之医”开了处方,处方中还用了一个药引:“原配蟋蟀一对”。什么叫“原配蟋蟀”呢?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离过婚的,也不是“小三”“小四”的,“原配蟋蟀”。这到哪里去找呢?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看了这个怎么能不反感呢?结果,他父亲病逝了,你说他能不痛恨吗?所以他说“中医都是些有意无意的骗子”,这个话是事出有因的。
这种“鬼魅之医”直到现在,也还在危害着我们的中医队伍。
现在不是还有许多“名人”视王林、张悟本之流的“鬼魅之医”为神明,对他们顶礼膜拜吗?设想,如果他们的家人,也死在这些“鬼魅之医”手上,一旦“反水”,他们会不会骂中医骂得更厉害呢?你说,这是怪谁呢?怪中医?怪骗子?还是怪他们自己呢?
同样,我们的媒体宣传鲁迅对中医的态度,也是只宣传前半截不宣传后半截。只宣传鲁迅说“中医都是些有意无意的骗子”,为什么就不宣传鲁迅先生的晚期,还在精心地搜集中医的名著和典籍。鲁迅先生在日记里写道,他在搜集王叔和《脉经》的一些珍贵的版本。如果说他对中医不感兴趣,怎么会用那么大的精力来搜集这些东西呢?
如果我们的中医祖先王叔和、我们崇敬的鲁迅先生都有在天之灵,他们将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当然,再一个原因,也和历史背景分不开。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后,由于五四名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热烈追求,难免就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有些偏见。这是自然的,不足为奇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释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得到了很多中国老百姓的接纳和信任呢?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类对于知识、思想和智慧的认识,是分成两个层次的,这就是“道”和“术”。“器”属于“术”的范畴。伴随着西方的文艺复兴,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西医在具体的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1840年以后,由于国力的日渐衰微,中医恰恰在“术”的方面,在具体的医疗技术方面相对停顿,甚至滞后、落后了。“道”是宏观的,有些“玄”、有些看不见摸不着。而“术”是微观,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术”,这恰恰是西医的优势。一个青霉素的发现和青霉素制剂的发明,让人类的预期寿命提高了35年之久。先进的诊疗技术、外科技术、产科技术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然,也就是老百姓最容易接纳和信任的。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比较“玄”,但是,随着人类实践的进步和认知的进步,“道”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刚才我们讲到青霉素、青霉素制剂让人类的预期寿命提高了35年,但是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开始显现出其灾难性的后果。于是,人类又开始再次觉醒了,又开始重新回到中医的思维、中医的“道”的轨道上来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1840年以来,西方文化、西方医学对我们深刻的、负面的影响。
我说的这个“我们”,可能是一个小的范围,比如,我们中医界;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比如,我们整个医学界,整个知识界,乃至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所以,对于中医的偏见,对于中医的一时的误解和错误的认识,存在于一些名人身上,存在于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同时也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存在于我们学中医、用中医的人身上,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中医的现状,我们可以用西游记里的两个故事来说明。这两个故事,我是把它单独挑出来的,互相不交叉,也互相不融合。
第一个是,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他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任意折腾,把铁扇公主折腾得死去活来。这就好像西方文化和西医,已经钻进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中医的肚子里面,是一回事。
第二个故事是真假猴王的故事。现在在中医的队伍里面,甚而至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里,可以说都存在着真假猴王的问题。不仅是真假猴王难分,而且真假猴王谁占上风也难分。可能很多时候,是假猴王占上风。
中医的道路为何如此艰难而曲折?振兴中医的关键在哪里?这个问题,我认为到这里,已经基本讲清楚了。要说难,要说曲折,要说障碍,主要还是在我们的内部,在我们的中医队伍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里。要说振兴中医的关键,就在于重整我们的文化雄风、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新闻推荐
新安广场中间“圆满之环”主题花坛。灵芝公园。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是湾区核心的“最佳门户”,智创高地的“最强引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