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经典作品《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全新包装出版。(受访者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于冰
一个被称为“本世纪最佳人性观察者”的台湾漫画家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他怎么看待人生、成功、幸福、金钱、爱情婚姻、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作为华语世界里知名度最高的漫画家之一,同时也是确诊的亚斯伯格症(自闭症)患者,朱德庸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与人生之路。
近日,深圳商报记者通过电话和微信,走近这位刚过耳顺之年的漫画家,聊聊他的生活、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他的新书。
爱情是人生最后的任性
说起53岁时被确诊为亚斯伯格症(自闭症),朱德庸说自己幼年时是个备受冷落、不受欢迎、封闭自我的学习障碍者,画画似乎是他逃避现实表达自我舒缓心理的一种方式。直到他从台湾一所普通大学的电影系毕业后供职于台湾《中国时报》,26岁时他创作的系列四格漫画《双响炮》无意中一炮而红,从此他才成为以漫画安身立命的职业漫画家。
26岁成名时朱德庸尚未步入婚姻,但却对婚姻状态里的种种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也许得益于他观察社会与世界的冷静而独特的方式。
有人说朱德庸的漫画一直在调侃女人、嘲笑男人,讽刺婚姻、挖苦老板、捉弄新新人类。关于婚姻,他总是以戏谑的笔调来表现,像是一个看透婚姻本质的人无奈与生活达成了某种妥协与和解,但其实他与太太的婚姻相当美满与幸福。
朱德庸28岁时与前来约稿的《联合报》副刊版编辑冯曼伦一见钟情,几个月后这对相差6岁的姐弟恋修成正果,之后双双从媒体辞职,太太成为他的经纪人,助他成为享誉华人世界的漫画家,相伴33年形影不离琴瑟和鸣。
朱德庸曾说,“爱情是每个人人生里最后的任性”,而幸福则是“找到可以陪你度过人生逆境的人”,他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与幸福。
对名利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公认的商业运作最成功、多次登上“中国漫画作家富豪榜”前三的漫画家,朱德庸漫画大陆版权早在2008年便卖出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在一般人看来,他早已进阶“名利双收”的成功者之列。但他对名利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朱德庸曾有个著名的“3秒钟热度”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名气对别人来说,只维持3秒而已,并不需要用他的全部生活换去拼命。他讨厌当名人,“如果列出世间无聊事的清单,当名人就是其中一项。”对金钱,他更不以为然,“30年来,我和太太一直有共识,我们绝对不为钱做事。”
成功是不丢掉梦的天性
不为钱做事,不以金钱论成功,在朱德庸看来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呢?以常人的眼光,61岁的朱德庸应该是个足够幸运人——初恋便遇到了人生挚爱,收获美满的婚姻;没有刻意追求名利,却名利双收,成为华人世界最具知名度的漫画家之一;对孩子充分尊重完全放养之下,儿子考上台湾最好的大学,成为他的骄傲。他说,这都不是他心中的成功,“成功是不丢掉梦的天性,永远拥有梦”。
朱氏夫妇对独生子的教育也体现了他的成功观,他认为“尊重儿子和他的人生他的梦想”很重要。儿子从小并非学霸,他不愿上幼儿园就真的没去上。进了名牌小学后刚一周,儿子不适应非要转学不可,就真的转走了。“这是很冒险的,假如孩子真的一事无成也会无奈”,朱德庸说,所幸儿子考上了台湾最好的台大昆虫系,大三时又突然对艺术史感兴趣,又去读设计。朱德庸说,对小孩,他推崇“另类而快乐的教育观”,认为所谓“不要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绝对是恐吓。
希望带给读者全新阅读体验
虽然疫情对个人生活未产生太大影响,但对整个世界的灾难性影响不可否认。朱德庸认为,“凡事也都有好坏的两面。疫情改变了人的生活工作及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但同时也促使人类借此突发的浩劫省思自己:到底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我们需不需要跟风被商业裹挟无限制放任自己的贪欲,我们有没有必要把自己最精华的时间、精力、生命花费在不必要的奢华消费物欲上。”他说,人的贪婪对好房好车大吃大喝的追求让生存变得困难,其实大部分人的能力是不足以负担这些高消费的,于是就会焦虑抑郁。疫情让人们重回自己的内心,想想什么是我们真正想选择的。
近日朱德庸经典漫画力作《什么事都在发生》和《关于上班这件事》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新包装出版。这两部作品以不同的主题风格展现了朱先生敏锐的多维视角和超强的创作实力。朱德庸说:“希望我的漫画能帮助治愈人们人生中的不开心,希望带给大陆读者新的阅读体验。”
新闻推荐
深圳商报记者徐恬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纲要草案勾勒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