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院长潘毅。(受访者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搬到深圳3个月,潘毅一直在忙一件事: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招兵买马”,这也是他成为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院长(下称“计算机学院”)之后的首要工作。
去年12月底,潘毅正式全职加入中科院深理工。此前他在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工作。“来深圳对我来说是全新开始。希望将来提起生物信息专业,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中科院深理工。”近日,潘毅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深圳打造亮点学科
放弃已有生活,来到全新环境,潘毅作出这个决定只用了几分钟。
去年5月,他应邀到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进行学术交流。会后,院长樊建平告诉他,先进院正在筹备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是否有兴趣来为我们组建计算机学院?”潘毅略微思考之后,当即同意。“人生不能过于在意细节。”他如此回忆当时的决定。
处事态度随心所欲,科研学术严谨认真,潘毅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还算顺畅。
1977年,潘毅作为江苏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7年赴美留学,随后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潘毅同时收到两份入职邀请: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和美国一家著名公司的高管。“人必须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的是基础研究。”潘毅说。加入乔治亚州立大学仅4年,他就成为终身教授。2005年,潘毅被任命为系主任。
在此之前,该系在美国大学中表现平平,甚至还不具备培养博士生的教育资格。5年后,在潘毅的管理下,该系培养出50多名博士生,更在生物信息领域一跃跨入美国大学排名前列。
有了此前的经验,潘毅对新的5年很有信心。“中科院深理工是中科院在国内组建的第4所大学,同时还有深圳先进院多年来在产学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我相信几年后这里一定会出现跻身全国前列的特色学科。”潘毅表示。
开展自闭症早期筛查研究
今年2月,潘毅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他同时是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在计算机和生物信息领域已发表250多篇SCI期刊论文,其中100多篇发表于顶尖期刊。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他走上这一道路却来自一次偶然。
因母亲从事工程方面工作,从小耳濡目染,潘毅高中毕业后也报考了“工程系”。“没想到当时清华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接触之后,我反而发现了这个专业的乐趣。”潘毅告诉记者。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些技术仿佛新世界的大门,无意中站在门内的潘毅,开始思索这些技术能带来什么,并最终选择了在当时还是冷门的生物信息领域。“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带来很多可能。”潘毅举例说,“比如药物设计,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分子有无数个,针对一种疾病,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药物分子是个难题。利用计算机来辅助筛选,能大大提高效率,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用计算机解决健康问题”是潘毅如今的主攻方向。近期,他正带领团队基于人工智能开展自闭症早期筛查研究,并将其称为“三管齐下”,即通过行为学、遗传学和影像学综合判断。第一步,家长通过APP,上传儿童的视频、照片,后台根据行为学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第二步,家长可邮寄儿童唾液等筛查遗传信息;最后,医疗机构可对儿童进行影像学筛查。
“这一诊断需要通过大量行为学、遗传学、影像学数据建立相关预测模型。随着筛查标准进一步细化,可能还会出现"多管齐下"。这一方法也有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等脑疾病的筛查。”潘毅说。
看好深圳IT+BT产业
几年前,潘毅的女儿高中毕业,获得美国高中总统奖,“这个奖项每年从一个州的高中生里选出两名。朋友们有时会问我一家两代"状元"有什么秘诀。”潘毅分享道,“我告诉他们,有舍才有得。我从不要求女儿上很多补习班,而是挑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重点培养。”
“有舍有得”的原则也被他践行到了工作中。“比如一所学校,不可能什么领域都覆盖。在乔治亚州立的时候,我重点发展的就是生物信息专业。”潘毅表示。
谈到深圳的优势产业,潘毅特别强调了IT+BT和机器人行业。
“IT+BT要发展,离不开数据和人才。深圳在生物技术方面已有华大基因等企业,在数据方面具有优势。”潘毅说,“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因此我们学院也在积极吸引各方人才,争取在精准医疗方面取得突破。”
潘毅此次来深同时出任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理事长。在他看来,机器人是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呈现的成熟载体。“近年来,国内机器人发展越来越强劲,而深圳兼具技术支撑、广阔市场和创新环境。尤其是疫情为机器人开辟了新应用场景,行业正面临巨大机遇。”他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疫情低风险地区演出娱乐场所接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 深圳影院保持 75%售票比例
(记者杜翔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通知称,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