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五年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龙华街道被市委确定为全市特大型街道,成为深圳北重要的产业重镇、商贸中心。形成以富士康、领威科技、稳健医疗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1481.1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1986.3亿元,五年间增长34%。现拥有24个创新载体、17个孵化载体、3家市级总部企业、15家区级总部企业,累计上市企业31家(其中新三板27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占第二产业37.2%,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31.6%。商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华现代商业中心被列为市级核心商圈,星河ICO、壹方天地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释放新的巨大消费潜能。
精绣五年
城区品质再上新台阶
完成征地拆迁21.26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入库48.72公顷,为龙澜大道、龙华高级中学、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地铁四号线延长线等一批全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在全区率先实现建设用地清退处置违建零的突破,首倡跨区联合开展违建执法拆除行动,累计处置违法建筑337.6万平方米。完成9个花漾街区、4条花卉景观大道、16个街心花园、12个立体绿化等41个“花城计划”项目建设,辖区公园总数增至19个。完成龙华河、油松河、坂田河、上芬水等8.5公里河道整治,任务量达全区46.8%。共和农批市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流通优秀零售市场”和“省级文明诚信市场”,清湖农批成为全市唯一省级食用农产品溯源系统试点市场,华富市场整治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
深耕五年
民生保障达到新高度
民生设施持续完善,新建学校5所、改扩建学校3所,辖区中小学校达20所;新增幼儿园19所,辖区幼儿园共46所,公办园占比达50%;医院床位达1820张,社康中心实现全覆盖。完成民生实事50项、民生微实事1584项,一大批危险边坡、老旧道路、坑洼路面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居民群众交口称赞。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降至0.83%,景龙社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打造“音为有你”青工音乐基地,原创舞蹈《女·行》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金奖,舞蹈《客家禧》成为2017年全省唯一入围中国舞蹈艺术最高成就奖“荷花奖”决赛的作品,并登上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
探索五年
社会治理推出新经验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深入实施,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成效显著,利金城工业园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劳动争议调解省级综合示范单位”,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在外来务工人员高度密集的富康、清湖社区,探索成立“租客多元协商共治联盟”,打造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新模式。通过“自治+科技”方式,在华联社区老围新村建成全市首个智能安全示范村。探索“党建+治理”模式,率先在全市建设党群服务V站,该项目成功在全区推广,并入选龙华区十大创新榜样项目。铁腕整治景乐南北,片区职介所、网租屋实现“双清零”,形成超高密度城区社会治理经验,相关工作得到市区领导高度肯定。
锻造五年
干部队伍塑就新形象
通过选调、公招等方式,补充年轻化、专业化干部力量,目前街道公务员109名,其中80后44人、90后9人,研究生学历27人、本科学历80人,成为街道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先后开展街道机构编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机构精简和职能优化。推动社区分设,社区工作站从7个增至11个,基层社区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辖区党组织增加到319个,党员增加到4030人,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创新探索“2+2+2”廉洁承诺制、廉政云学院、非编人员管理办法等举措,崇廉尚廉良好氛围渐已形成。坚持反腐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累计受理信访举报123件,立案79宗。
下一个五年
全力打造“街区典范”
“十四五”期间龙华街道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辖区工业总产值达24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完成区下达目标任务。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典范
打造品质人文城区典范
打造民生幸福和谐典范
打造智慧治理城市典范
打造生态休闲宜居典范
新闻推荐
龙华区举行2021年义务植树活动 依托沃土植新绿 引得春色满龙华
党员志愿者参加龙华区2021年义务植树活动。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杨奕/文记者陈建华通讯员连志远/图)3月16日上午,龙华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