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
华华(化名)是一名中度自闭症患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却找不到任何适合他的学校学习。幸运的是,华华找到了他的“启蒙老师”——深圳康顺中医门诊部、永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创办人王利和他的夫人张秋霞。如今6岁的华华终于如其他孩子般走进了校园。
“特殊儿童的康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对医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要着眼于整个人,我们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使这些孩子在体格和精神上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校园,重新走向社会。”王利和张秋霞如是说。
以中医为突破口 让特殊儿童重新“站起来”
王利是一名骨科医生,张秋霞是一名中医,夫妻俩从医30多年。为何想到创立特殊儿童康复机构?2014年,王利与张秋霞以“传播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为目标,以“弘扬中医国粹,惠泽民众百姓”的服务理念,创办了深圳康顺中医门诊部,以纯中医的复位、推拿、针灸、敷药、熏蒸、中药等手段,帮助患者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关节炎及各种急、慢性扭、挫伤等疾病。
2015年,一对高材生夫妇带着他们6岁的女儿到门诊部看诊。小女孩出生便有先天性缺陷,一直到6岁都不会走路,智力也只有2岁孩子的水平,不会跟人沟通。小女孩妈妈本着中医推拿可让孩子舒服点的想法,带孩子来看诊。王利夫妇利用自己的专业和多年临床经验,钻研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对孩子进行治疗。半年后,小女孩会走路了。王利回忆道:“那一天我印象深刻,小女孩的爸爸哭了,他们的要求不多,一点进步就是一个家庭希望。”如今,坚持治疗的小女孩不仅智力有了提高,会主动和人沟通,还学会了打游戏。
自此后,王利夫妇发现,小女孩的遭遇并非个例,身边还有很多这样有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帮助。他们开始制订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并逐渐攻克这个医学难题。于是,他们在门诊部旁正式成立永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以仁爱铸医魂 在“特殊”之路上笃定前行
“王医生和张医生不仅是孩子的老师,还是我们家长的老师。他们不仅给孩子带来阳光,也让我们的家庭走出了阴霾。”华华的妈妈回忆道,华华3岁时还不会说话,在孩子爷爷奶奶“再大点就好了”“晚说话的孩子更聪明”等话语的劝解下,未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到孩子4岁时发现他特别害怕洗头,常大喊大哭,不愿意与人交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华华患有自闭症,伴有智力轻微低下。在多数学校婉拒孩子入学后,华华妈妈找到了永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该中心对华华进行康复评估、制订康复计划,通过肢体运动康复、中药泡澡康复、针灸推拿康复、电疗康复、“个训室”一对一语言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通过两年的康复治疗,华华在6周岁终于走进了校园。
“仁爱是我们在这条"特殊"之路上笃定前行的根基。”张秋霞告诉记者,8年来,他们夫妇带领永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参与区慈善会、民政局等单位的多个公益项目,开展永乐特殊儿童公益课堂、中医药疗法进社区等活动,救助近千名特殊儿童。如今该机构已是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三级(肢体、孤独症、语言、智力)定点机构、宝安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主要为脑瘫、发育迟缓、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治疗。
特殊儿童康复之路需要不断探索,光中医是不够的,去年,该机构与国内领先团队合作引进先进的康复治疗体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及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相融合的方法帮助更多特殊儿童,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阳光与爱的怀抱中。
宝安日报记者 郑思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35家消防重点单位实现全联网 公明街道通过推广先进技防手段,不断完善打造智慧消防监管平台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俞冰传通讯员蔡军超彭翠玲)记者近日获悉,公明街道依托智慧消防监管平台,打造消防远程监控平台,为辖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