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1978年,吴瑞周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来到深圳,成为最早进入大芬油画村的画师之一,多年来不但作品销往世界各地,更培训出数百名颇有才干的画师画匠,是大芬村最早实现财务自由的画师之一。1999年,这一切因一个特殊孩子的到来,彻底发生了改变。在那以后, 他走上公益培训的道路,从一个“画师”变成了一名“老师”。
那年,一位母亲突然造访吴瑞周,求他收留聋哑的儿子蔡志城为徒。吴瑞周答应了,但他心里并没底。直到他发现,“蔡志城乐观、勤奋,比常人专注、更有领悟力,他创作的画面丰富,手法灵活。”吴瑞周说,“这个孩子给了我创办特殊学校的灵感和勇气,我决定要给像他一样的残障孩子建一个家、一个量身定做的发展平台。”
“深圳有个吴瑞周老师,愿意教聋哑人学画画!”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慕名而来。放弃生意红火的画廊,办入不敷出的“特殊学校”,有同行叫他“疯子”,可吴瑞周想的是,“帮一个孩子,就是帮一个家庭。”为了建设学校,吴瑞周掏光存款,还变卖了房产和画廊,以一家五口人之力撑起了一个“爱的校园”——深圳市爱心美术职业培训学校。
“通过绘画,聋哑孩子可以获得表达出口、磨砺性格,更能实现就业。”二十多年来,在吴瑞周的见证下,包括蔡志城和爱人在内,学校陆续成就了四五对姻缘;蔡志城夫妻留在了学校,日常接订单独立创作,闲暇帮忙指导学生;学生李其发三兄妹,哥哥李其发能接到各种订单,两个妹妹也到广州一家手绘工场工作;学生黄启洪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也有学生学成后在长沙安家落户;累计5名学生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高级进修班,还有两位听障学生留校任职……这些曾因身体缺陷而显得灰暗的人生,在这里画出了另一道人生风景。令吴瑞周开心的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他们的技能在珠三角地区比以往受到更多青睐。
为支持爱心事业、共享资源,吉华街道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都搬进了学校,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为学校带来了一笔较为稳定的收入维持运转。“从小蔡开始,学校培养出的画师有200多名。目前学校有31个学生、职康中心有18名学生……除了聋哑学生,陆续也接收了一些有绘画天赋的轻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学生。”多年来,吴瑞周不断与公益组织、艺术展馆等联系,帮这些孩子展出画作、公益售卖,“每幅画上都有孩子们的电话,有人想购买,加微信转账就行了,要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的认可。”
“本来我是一个街边卖画的人,是深圳给我机会、培养了我,在这里开画廊、办学校、成就梦想,我一定会继续把学校办好。”吴瑞周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李军涛通讯员余勇黄旭娜)3月29日,凤凰街道由综合行政执法办牵头,对一宗未经登记擅自养犬行为结案,依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