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杨雪敏/文 记者 陈建华/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学习在路上!”在昨日启动的“寻迹党史·红色龙华——"四史"教育经典路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10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主办方从全区各大红色景点中精心选取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观湖上围艺术村、龙华弓村村史馆、龙华革命英雄纪念碑、道德风范馆、胜利大营救雕塑、奋斗时光记忆馆、观澜革命英雄纪念碑、观澜版画基地·陈烟桥故居等十处作为“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且根据各实践基地的地理位置,精心打造出三条教育经典线路,分别为南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民治北站党群服务中心;中线:道德风范馆、龙华弓村村史馆、龙华革命英雄纪念碑、胜利大营救雕塑;北线:观湖上围艺术村、奋斗时光记忆馆、观澜革命英雄纪念碑、观澜版画基地·陈烟桥故居。市民在学习党史的同时,也能够沿途游览龙华美景,感受龙华的发展变化。
“这边是白石龙村积极参加大营救的人物群像,其中村民黄忠元后来说起自己为什么参加游击队时,表示自己曾是游击队员的家属,肯定也要加入游击队,为抗日战争做贡献。”在一群参观的市民中,身穿红色小马甲的彭语涵、杨轩博、刘易君以及刘满祺四个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活动当天为市民讲解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故事的小小讲解员。
“我为能给大家讲解大营救的历史感到光荣。”彭语涵说道。小小讲解员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连续四届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孩子们完成了从参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推动者、传承者的身份转变,把红色故事和红色教育的种子栽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让其生根发芽,在收获自信和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成就感。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执行馆长张紫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纪念馆作为龙华区十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之一,一直在开展各类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启动后,纪念馆将在每周末开展党史课、经典演绎、实景打卡、“四史”灯光秀等活动,欢迎市民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据了解,十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中,中囯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观湖上围艺术村、龙华弓村村史馆、观澜版画基地·陈烟桥故居等五个实践基地将于每周末固定时间段开展一次专场活动,参与者在“深圳龙华融媒发布”公众号线上预约成功后就可自行前往。除专场活动外,其余时间市民可自行前往参观。道德风范馆、龙华革命英雄纪念碑、胜利大营救雕塑、奋斗时光记忆馆、观澜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五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将在每个周末的固定时间段安排讲解员现场讲解,市民可自行前往,无需预约。
新闻推荐
立足工作实际 强化责任担当 区财政局三大举措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金璐通讯员张敏怡)记者昨日从区财政局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该局第一时间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