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晨璐) 4月15日,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开展“演绎青春,触动心灵”第九届校园心理剧大赛。该项比赛从今年2月起开展,来自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5个班的26个剧目参赛,通过初赛的比拼,6个作品胜出进入决赛。决赛当天,经过专业评委的评审,高一(13)班剧组带来的《疤》获得特等奖。
还原校园咨询室里的故事
“成长必经历伤痕,但此处留下的疤也最坚强。”高一(13)班剧组带来的《疤》获得特等奖。女主角林妙珠在父母冲突、母亲离开时意外在其脸上留下伤疤,她认为所有的不幸和别人的恶意都是那道伤疤带给她的,因为疤她有了逃避的理由,与他人隔绝,变得孤僻、自卑、敏感。最终,在一位有类似胎记却内心温暖的同学的帮助下,鼓起勇气去做那颗独特的星星。
“凡学生成长所需,无论共性或个性需要,学校一概尽力满足。”红岭中学高中部部长郭树英表示,学校希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舞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再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舞台上发掘自己的潜能。
启发学生自我成长与反思
红岭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邹华桢作为评委代表点评参赛剧目时说道:“本次心理剧比赛中,我看到的是新一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与文化思考完美结合。这本是一对矛盾。青春常常给人以简单浅显的表征,但是,我们也希望看到大气深沉的一面。”
“这六个心理剧,真实还原了咨询室里的那些故事,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那些宝贵的"相遇与看见"搬上了舞台。”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心理老师高志表示,心理剧里的故事会引起学生、家长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剧情的推动,学生会思考自己的遭遇与困境,启发自我成长与反思,也治愈着自己的创伤。
在观看完表演后,深圳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处长冯妍妍表示,从大赛策划、组织到实施,可以看到心理老师们的用心良苦,“为红岭学生的创造力点赞”。
为学生打造释放压力的园地
心理剧是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1921年首先在他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的疗法。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校园心理剧则是以心理剧这种治疗方法为蓝本,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讲述自己青春的故事。
2013年3月,红岭中学举办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此后,学校的每个班都成立了剧组,学生们分工合作,写剧本、配乐、表演,每个班的学生都在这样的活动中成就着别人也疗愈了自己。九年来,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的心理老师们坚持指导同学们原创剧本,即使在2020年的疫情影响下也通过网课的形式布置,举办剧本创作比赛,原创的心理剧先后在福田区、深圳市和广东省获得荣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邹晨璐水稻、番茄、黄瓜、茄子……这些平时在农田里才能见到的植物蔬果,在福田区教科院第二附属小学(下称“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