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莲静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宝安区石红梅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
“老师,我很难受”。某天,高三的于明(化名)同学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来到心理咨询室。我很诧异,毕竟上个月他还兴致勃勃地和我畅想上大学后的美好生活。
我问于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绪,他说从去年9月初开始他就十分不开心,想自我调节,却无能为力,觉得自己在学校只是戴着微笑的面具生活。他很想宣泄内心的情绪,但是做不到,即便是和朋友一起玩手机游戏也提不起兴趣。
在咨询中,他说:“刀割在身上会不会痛呢?”此话立刻引起了我的警惕,于明似乎开始有了极端的念头。紧接着,我用心理沙盘了解了于明的想法,他的抑郁状态已经比较严重了,我建议于明前往医院进行诊断。第二天,于明母亲陪着他去了医院,他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据官方数据统计,我国平均每13个人里,就有一名抑郁症患者。青少年的抑郁人数近几年不断增加,其中,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车祸。父母该如何陪伴、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呢?
理解抑郁。父母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抑郁。抑郁症是一种病变,它不是情绪不好或者不开心,而是一种精神障碍,从生理学上来说,就是患者脑内的单胺类和神经肽类、神经递质都出现了异常。这其中包括让人感受到快乐的多巴胺、调节情绪经历的5-羟色胺、促进食欲的神经肽Y、去甲肾上胰素、生殖激素抑制素等等。
接纳抑郁。当孩子确诊了抑郁症,父母应该耐心、冷静、正确地去看待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有效地陪伴孩子,为孩子身心提供最大的安抚和帮助。
创造氛围。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们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间如有分歧,要协调解决并避免争吵,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积极地处理问题,无形中会给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榜样,让孩子相信问题是暂时的、可以解决的。
有效陪伴。所谓有效陪伴是指父母要“正能量”地陪伴孩子。让孩子感觉他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放松的,让他觉得你浑身散发着善良气息、富有同情心,有你在旁边,他会觉得比自己独处的状态更好。家长们可以陪孩子整理房间,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可以调整他们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也可以带孩子一起散步、慢跑,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父母还要有效倾听孩子的需求,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努力地理解孩子,而不是急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当孩子发现你能接纳、看见、理解他们时,他们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积极引导。抑郁症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他人的负累。父母可以告诉他:“这些感受是抑郁带来的影响,你是重要的,也是有用的,通过治疗,这种感受可能会减轻、消失。”如果孩子看不见自己的价值,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醒他,找出他的优点。另外也要引导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找回掌控生活的感觉。
就医遵医嘱。前往医院就诊是抑郁症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另外,在孩子服药之后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父母可以和医生积极沟通,不要擅自停药。对于孩子的抑郁症,家长们坦然面对,积极治疗,才能促进孩子真正康复,这一点非常重要!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吴春华通讯员蔡锶琳)据悉,区政协于4月19日至20日举办“探索建立清单式提案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