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3D打印机器人在同时打印河流铺地分割线及路缘石。
由中国二十冶及中冶赛迪联合体EPC承建的深圳空港新城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位于深圳新地标—国际会展中心,处于湾区核心位置,是未来深圳经济和湾区发展的制高点。本项目会展片区已建设并投用的道路、桥梁及综合管廊已担负起国际会展中心片区市政保障,为城市“毛细血管”为大空港新城健康运行及城市景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探索并实践“未来建造”的数字化新型应用技术,近期,按照项目业主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的建设理念和委托,以空港一期项目参建联合体为主导,中国二十冶又引入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运用混凝土3D打印系统技术,在项目滨江大道一期打造一个总面积为5千平方米,绿化率88%的3D打印景观展示区,科普展示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介入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以来,中国二十冶空港一期项目部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在工程建设初始就运用了BIM技术制定施工方案,采用滑动模板、叠合板预制等方法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等。这次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的引进,对空港一期项目部的技术创新产生新的启迪,给建筑施工注入崭新、立体、科技创新的新理念,也将会对今后施工数字化技术领域产生非常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据悉,中国二十冶将发挥在总承包中的积极能动性,介入该应用实践建设全过程,抓住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契机,从中汲取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营养。
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 通讯员 张业忠 文/图
新闻推荐
华桂鸿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校工会副主席,有散文集《淋漓于纸上的汗》出版,现已退休。就读师范不是我的人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