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俪蓉 (龙岗区石芽岭学校教师)
“绘本的字很少,孩子几分钟就能把它翻完然后扔在一边。”“我家孩子在听绘本的时候根本坐不住,故事还没读完,他就走神了。”“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陪着他读绘本,有一定的阅读量,为何现在上小学了,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较弱呢?”……
作为一名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收到家长这样的信息。这是因为跟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父母没有掌握方法技巧,没有把绘本故事的艺术精髓呈现出来,因此很难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即使孩子有一定的阅读量,也很难提升阅读力。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共读绘本故事呢?以下五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一、模仿原文说话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通过模仿来习得各项技能。绘本故事的情节简单易懂,非常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且富有童真童趣。绘本的语言更是简洁精炼,非常适合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去模仿。家长可以从绘本中找到经典的句子、语段进行模仿说话,日积月累,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说,也能为小学低年段的“看图写话”奠定基础。
例如安东尼·布朗《我爸爸》《我妈妈》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我们在读绘本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引导孩子模仿这样的句式说话。
例如在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用一小段文字来解释某种动物为何不应该穿衣服,同时配上一副相应的图画。短小精悍的语言,富有创意的图画,构建出了妙趣横生的意蕴。
动物,
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
因为,
对一只豪猪来说,
穿衣服,
是个大灾难。
因为,
一条蛇,
会穿不上裤子。
……
全文用类似这样的语段分析了13种动物不应该穿衣服的原因。我们抛出问题“还有哪些动物不应该穿衣服?”来引导孩子模仿原文结构进行说话训练。
二、猜测故事情节
家长还可以抓住绘本故事的一些关键点,暂停下来,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信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大胆的想象与猜测。猜测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无论孩子猜出什么情节,只要合情合理,内容健康,家长都应该给予鼓励。
以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为例,一只饥饿的狐狸捡到了一个鸭蛋,是马上就吃掉,还是等鸭蛋孵出小鸭子来呢?我们引导孩子做出选择,并想象一下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三、建立生活联系
所谓“建立生活联系”,就是把绘本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联想。通过绘本中的文字或画面,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人、事情、场景等等。让孩子从中明白,阅读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跟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觉得更有意义。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讲述了一位裁缝手艺高超的爷爷用一块蓝色的布料给孙子约瑟缝制了一条毯子,当约瑟一年年长大,爷爷用旧毯子依次改制成外套、背心、手帕、领带、纽扣的故事。布料在不断地减少,但不变的是爷爷对孙子约瑟的爱与陪伴。
我把这本书带到课堂与二年级的孩子们共读。读完后,我饱含深情地说道:“读这本书的时候,老师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是那么灵巧,能把又粗又壮的竹子削成又细又长的竹篾,最后编制成精致的竹篮。这个竹篮就是我童年最好的礼物与玩伴。提着这个竹篮,我走过了故乡的每一条田埂小路,认识了故乡的原野。有时它陪着我躺在稻草垛里,看天上变幻多姿的云;有时它陪着我走在竹林里,听来自林间的风歌唱。我用它装过地里的蔬菜、装过山里的蘑菇,还装过一只在池塘里迷路的小黄鸭。这个竹篮便是爷爷在我童年时期给予的爱的馈赠!感谢我的爷爷,他编制的竹篮让我体验到了生命最初的爱与欢乐!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这样的长辈存在——他为你背书包,送你上学,给你做饭,甚至用沙哑的歌喉为你唱过古老的歌谣。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长辈介绍一下。”
有了这样的引导与情感铺垫,孩子们迅速找到了要致敬的长辈,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感激与祝福表达出来,这便是绘本的艺术魅力。在阅读过程中将它与生活联系起来,便能把薄薄的绘本读厚。
四、亲子合作朗读
绘本中经常有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式,给人以回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这是绘本语言叙述故事的一个最大特征。我们可以抓住这个语言特征,让孩子也加入到朗读中来。
例如绘本《勇敢做自己》语言简洁明了,图画色彩斑斓。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鱼的呈现与介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勇敢做自己。文中有大量工整对仗的语句:
有些鱼游向左边,
有些鱼游向右边。
有些鱼围成圈,
有些鱼排成线。
有些鱼向上游,
有些鱼向下游。
有些鱼悄无声息,
有些鱼大吵大闹。
……
基于此语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亲子合作朗读的方式:家长读前半句,孩子读后半句。家长在读的时候,根据内容变换语气、语调,为孩子做示范,孩子在朗读后半句时,就有了可参照、可模仿的范本。例如,家长轻声地读“有些鱼悄无声息”,孩子大声地读“有些鱼大吵大闹”。通过朗读,培养孩子的语感,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大意。亲密无间、默契的亲子关系也能在朗读中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五、角色扮演互动
阅读亲子绘本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家长在干巴巴地读,自然无法吸引孩子,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进行互动。
首先,人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很难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保持认真聆听的状态,这时需要一些活动来进行调节。其次,《毛诗序》里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人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之后,有时会感到语言的贫乏和拘束,于是发出了感叹,诉诸于歌咏;对于难以言表的情绪和感受,人们还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借用肢体动作来弥补语言的缺憾,让感情得到宣泄。在一起读绘本的时候,某些故事情节促使我们想要手舞足蹈,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来表演。
例如绘本《游泳》讲述了在炎热的夏天,从未游过泳的狐狸跟着小狗去游泳,小狗耐心地陪狐狸去买游泳用的装备,教他做暖身操,在多次失败后,狐狸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游泳。这个故事中的“暖身操”就是一个可以用来互动的契机。文中用丰富的画面呈现了小狗和狐狸做健身操的情景,读到此处,家长和孩子不妨放下书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动动胳膊弯弯腰。既能消除疲劳,也能把走神的思绪拉回来。
除了运动,我们还可以放声歌唱。例如在《最聪明的大野狼》中,七个小矮人在齐声唱:
嗨,咦!嗨,哦!今天天气真热啊!
嗨,咦!嗨,哦!一起开工干活啦!
嗨,咦!嗨,哦!穿上我们的泳裤!
嗨,咦!嗨,哦!赶紧跳进小溪吧!
没有指定的、固定的旋律,根据孩子的喜好,鼓励他们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把读绘本变成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4月26日,龙岗区横岗街道“扫黄打非”办联合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公共服务办公室(文体旅游)、党建工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