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建设中的深圳技术大学永久校区,一座座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
5月19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细览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提及创新坪山的篇幅不少,亮点频频。尤其是在对2021年工作安排上,多处提及了坪山,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全新机制的创新创业学院、医学科学院、燕子湖片区等,涵盖了从产业发展、创新链条、重点片区发展等多个方向。
作为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之一,近年来,坪山区高标准推动坪山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壮大“3+X”先进制造业集群,探索建设全新机制高等教育集群,持续推动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全面融合跨越发展。《报告》中提及的坪山元素,对于当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的坪山而言,无疑指明了方向,画出了“线路图”。
●徐剑
新兴产业后劲十足
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再次腾飞
对于产业发展,《报告》中提到,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打造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其中《报告》中提到的推进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笔者了解到,中芯深圳在深圳坪山的生产基地将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和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4万片12寸晶圆的产能,预期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则是发挥坪山和大鹏两区发展生物产业的综合优势,加强两区产业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潜力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关键共性平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区域有机对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样板。
打造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上,坪山拥有深圳全市唯一的智能网联汽车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已为16家企业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完成测试车辆总数70余辆,累计测试里程超2.3万公里。目前,依托区内5G通信建设和多功能智能杆全域覆盖工程,坪山正开展智能网联全域开放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坪山区全域开放的基础设施支撑底座,为后续全域车联网的建设打造坚实基础,未来还将持续推进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应用。
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是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领域竞争热点,甚至被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产业,有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前景,是未来的“必争领域”。而以“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为代表的三大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坪山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极强的产业集聚效应。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坪山年均新增企业100家以上、产值增长30%以上,目前已经达到700多家,上下游完整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一条长达数公里的“BT大道”全国驰名。
尤其是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提到,将充分发挥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下称“坪山高新区”)的核心引擎和示范带动作用,先行探索更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管理体制、空间结构及配套服务,加快将坪山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动力充沛、高端产业集聚、运营机制高效、宜创宜业宜居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坪山三大主导产业同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以此契机,助力深圳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再次腾飞。
一批高等院校选址坪山
全新人才培养体系加速成形
在《报告》中,除了产业发展让人看到坪山未来发展的高度,《报告》中提到的深圳技术大学、全新机制的创新创业学院、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等一批选址于坪山的高等院校的建设情况,则更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落户于坪山的创新创业学院,是面向未来的全新机制的学院。这所学院初期设立了分别由郑泉水院士领衔的“创新学院—深圳零一学院”和李泽湘教授领衔的“创业学院—深圳科创学院”两个独立又相容的学院。一个侧重“创新人才”科学家的培养,一个侧重“创业人才”创业家的培育,两者相结合,促进创新创业相辅相成,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选址于坪山区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以健康优先、关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依法办院为基本原则,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主动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构建多方参与的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在突破医学科技转化及应用瓶颈、完善临床研究及应用体系、促进内地与港澳及国际医学科技资源和规则对接等方面积极探索。
而在2018年正式设立的深圳技术大学则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
高等院校的聚集下,一个独具坪山特色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师范”全新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将会逐步成形。而在此基础上,坪山正以打造全新机制的高等教育集群为抓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当前创新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于坪山而言,同样面临着主体和要素配置更丰富、内外互动更活跃、结构关系更复杂的全新创新环境,正因如此,坪山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必定要培育出适合当前快速“进化”阶段的创新生态体系,而高等院校的集群无疑将为坪山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上,解决源创新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重点片区建设加速
以燕子湖片区为主构建现代化城区
《报告》中提到,提升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推动坪山燕子湖等规划建设提速。坪山燕子湖片区是坪山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片区位于坪山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几何中心,片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看山、见田、拥河、揽湖”生态优势,是深圳市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城市发展空间。
重点片区建设对于一个区域的带动效果不言而喻,《报告》表示,在提升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建全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对于坪山这一深圳后发区域而言,此次重点片区的加速规划建设,无疑将为坪山加速打造成为深圳东部中心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2020年,坪山区公布城市更新实施策略,重点将加快燕子湖等“1+7”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这其中“1”为打造燕子湖城市客厅,将通过集聚高端服务功能,打造大都市圈东部城市新客厅,不断提升重点片区(1+7+N)服务水平、强化总部功能和高等级设施集聚、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品质。
燕子湖片区以燕子岭和燕子湖为生态核心,提出了“一山、一湖、一环、五板块”的整体空间结构。“一山”即燕子岭,“一湖”为燕子湖,“一环”是环湖活力环,“五板块”包括山畔生活板块、医养健康板块、河岸栖居板块、溪水生活板块、创新生活板块。片区布局有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馆和已建成启用的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
“7”则为站前商务片区、高新南、高新北、龙田、碧岭、坑梓与老城等片区,其中高新南、高新北、龙田、碧岭等片区强化科技创新职能,保障大面积高品质产业空间,坑梓、坪山老城等片区强化高端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强化各个片区之间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N”则代表其他经充分研究可以推动的片区。
笔者了解到,在整个城区的建设上,坪山提出以“显山露水、疏密有致、功能平衡、铸造精品”理念推进城区规划设计。遵循整体低密度、局部高密度原则,优化城区规划布局,打造山水相连、疏密有致、功能平衡的现代化城区。与此同时,坪山还将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加快“片区统筹”规划研究,不断提升城市公共配套标准,打造功能完备的片区组团,全面提升城区规划建设品质,精心打造一批能够代表特区形象的时代精品、城市杰作。
新闻推荐
深圳首次实现电诈警情等“三个数据”双下降比原定6月底实现“双下降”提前了一个半月,“反电诈攻坚行动”初见曙光
比原定6月底实现“双下降”提前了一个半月,“反电诈攻坚行动”初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