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瞭望
伴随部分高校面积逐渐增大,学生购买电动车在校内出行已渐成常态。不过,根据报道,在广州大学城,校园内电动车多、充电桩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设置公共充电桩,学生只能将电池带回宿舍充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有家长反映,“一个寝室4个人有3个舍友把电动车电池拿到宿舍充电”,让人担忧。
电动车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两点,一是,电池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电荷负载过大而起火,近年来各地多有报道电动车电池起火引发火灾的新闻;二是,骑行不规范也容易酿成交通事故。比如,深圳交警监测的数据,深圳市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比39.64%、41.46%。大学校园是人员高度密集区域,大量电动车无序使用,确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几年前,广东某高校曾经集中没收过学生的电动车,并在校园内禁行电动车。但这种简单取缔的方式并没有奏效。一方面,大学校园面积已非昔日可比,而且往往生活区与教学区单独设置,两者相离较远,学生步行上课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很多大学设有多个校区,有的学生往往需要在几个校区间往返上课。一言以蔽之,学生选择电动车作为校内交通工具,是现实需要。
学生有需要而校内管理又跟不上,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简单取缔不可行,若要投入大量人力管理、配置足够充电设备似乎也不大现实。但事涉学生利益与安全,不应该无解。通常,行政管理在叠床架屋仍收不到满意效果的情况下,就要考虑交给市场去调节。与堵和限不同,大学本可以尊重学生的需求,规范引进共享电动车,既降低学生交通成本,也可以将充电、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转移给共享电动车提供方,让他们进行专业操作。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早、中、晚上下课高峰时段,开通校内摆渡车,以方便学生在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往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安排上应避免同一天内学生在不同校区上课。从此前的媒体报道到如今的学生反映来看,都对一天之内跨校区上课的来回奔波表示无奈。这样的教学安排,当然会加剧学生对电动车的使用量。
大学校园规模越来越大,同一所大学在一座城市里的校区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在壮大高校教育的同时,也必然会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引出新的问题,学生出行不便即是如此。但归根结底,要看学校管理与服务是否遵从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以学生为本,大学校园里的电动车隐患就应该有解。
◎燕农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郭海南)日前,由深圳市贸促委与香港贸发局深圳代表处合作举办的深圳企业家“走进南亚”沙龙活动在深举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