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福田新三十年的开启之年。近日,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推出《福田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倍增计划(2021—2023年)》(下称《新倍增计划》),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据悉,该计划将在三年内,成倍提高空间、人才、资本、技术、数据、服务等六类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根本性优化转型。力争到2023年,科创、金融、时尚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0%、40%、20%左右。
事实上,早在2017年11月,福田区出台《福田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项倍增计划实施方案》(下称《八项倍增》),涵盖产业空间、产业资金、研发投入、国高企业、孵化平台、技术改造、上市企业、人才引进等八大领域、21个指标,用2—3年的时间实现倍增。
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福田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营商环境均全方位实现跃升。不仅地区生产总值4754.16亿元,排名全国城区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7亿元,持续领跑全市、进出口总额近7000亿元,稳居全市第一。同时,人均GDP突破28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4倍;地均GDP60.44亿元/平方公里,为全市平均水平4倍;地均税收20.03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全市各区之首。
《八项倍增》也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取得成效。其中,政府持有产业空间从50万平方米增至108万平方米,财政扶持资金从12亿元增至3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3亿元增至70亿元,国高企业从1063家增至1313家,孵化平台从22家增至50家,技改投资从2.43亿元增至21.5亿元,上市企业从72家增至86家,“福田英才”认定数从1046人增至2019人。
近日发布的《新倍增计划》则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培育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新动能。
《新倍增计划》将计划在三年内,成倍提高空间、人才、资本、技术、数据、服务等六类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促进要素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根本性优化转型。具体围绕六大领域设置18方面、43项具体指标,明确实施路径和任务目标,推动辖区有效供给显著增加,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幅提高。徐峰
新闻推荐
“5·20”跟拍摄像成新人新宠。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摄深圳商报记者罗凯燕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被称为网络情人节、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