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心波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高级教师 ,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优秀讲师)
案例
小旭的妈妈找到我时,一脸着急:“我们带他去医院拍了CT,还查了微量元素,都没问题 !可孩子就喜欢翻白眼,是神经系统出问题了吗?”我上下打量了这个8岁男孩,他有着健康的肤色,眼睛又圆又有神,很帅气,手里还拿着一个玩具。
我先和孩子做了沙盘游戏,并请小旭妈妈在咨询室外等候。拿沙具时,小旭总是不停地看向我,似乎在试探我的反应。他的小心翼翼反映出平时他是在过度管制和过多评价的教养模式中长大,以至于他常先试探别人的反应,再确定自己如何行动。
他主动说:“我以前也有这么多玩具,后来全弄丢了。”当我问他是怎么弄丢时,他却回应说不知道。后来,我了解到是奶奶趁他上学时,把所有的玩具扔掉了。
我又问小旭:“父母平时怎么看待你的学习成绩?”他说不清楚,只回答道:“我成绩很好,全是A+。爸爸是律师,都没空陪我玩。”
在沙游的50分钟内,他不断地翻白眼,乃至看不到他的黑眼球,而且翻的频率很高,每隔两三分钟就翻一次。
问题来源是家庭冲突
摆完沙盘后,我让小旭在门外等候,又请妈妈进来,看看孩子摆的沙盘并说说感受。小旭妈妈只说摆得很乱,便沉默不语了。于是,我尝试引导她:“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纠结与挣扎,也有很多的秘密。但是他没有办法或不懂得怎样表达出来,也可能是他为了保护家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承受了一些他不该承受的东西。”
听完我的话后,小旭妈妈情绪激动,哭着告诉我,她和小旭奶奶在上个月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冲突,孩子目睹了一切。从那以后,孩子开始不停地翻白眼,这让她焦虑万分。
几年前,小旭爷爷奶奶把老家的房卖了,在深圳买了房,一家人从湖北迁到深圳。小旭的爷爷奶奶是高知,对孩子管束很多,要求严苛。妈妈和奶奶常因小旭的教育问题起冲突。
小旭的爸爸工作很忙,对孩子缺少关心,妈妈独自一人承受着来自公婆的压力,她急需得到家人的认可,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证明她的教育理念是对的,并且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家里的地位。
纠缠在恩怨中的四个大人,就算他们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作,孩子也会敏感地把大人们的情绪接收过来,何况小旭还曾目睹了奶奶与妈妈的激烈冲突。
爷爷奶奶与母亲的矛盾冲突;母亲的焦虑与父亲角色的缺失;大人对孩子的控制与孩子自身反控制的冲突。这三种矛盾远远超出了8岁孩子的承受能力,他不能用言语表达,更无力反抗。于是开始出现抽动行为,以此向大人们发出求救信号:我病了,请你们停止战争,多多关注我。
让孩子做回自己
在第二次沙盘游戏时,我给小旭出了一个指定的主题《我的家》。小旭很快就摆好了沙具,他说:“中间的变形金刚是我,双手挥舞着枪的两个牛仔是妈妈和爷爷,最右上边抱着奖杯的是爸爸。面对大家站着的是奶奶,她看着妈妈、爷爷和爸爸。”
结束后,我让爸爸妈妈进来看沙盘,请他们猜猜小旭摆的沙具都是谁?他们猜对了父亲,但是对于孩子和妈妈的角色都猜错了。当我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时,妈妈情绪激动:“是的,我们家就是这个状况!”小旭的父亲皱着眉头,沉默一会儿说:“这是我们家的真实状况,孩子成长经历与我小时候类似。”这时,我发现孩子父亲也在频繁地眨眼和撇嘴角。
“我们该怎么做?” 父亲问,我告诉他小旭说的那句话——“爸爸整天都不陪我玩”。然后指着代表小旭和爸爸的沙具,告诉他,“您看看这两个沙具的距离,您觉得该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爸爸沉默地低下头,将代表孩子的沙具调整到了自己身边。
咨询结束,小旭与爸妈搬离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三口在外租房子住了。小旭不用再为了家的安宁而“牺牲”自己,他终于能够回归到孩子的角色,开始慢慢关注自己,调整心态。半个月后,小旭的爸妈送来喜讯:小旭的抽动症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几乎没有再翻白眼。挂上电话后,我开心极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周倩通讯员彭蓓夏雪慧李梦园)17岁的张浩(化名)前不久经历了劫后余生,当时正在福田区某大楼施工的他不慎从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