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远祥
■ 何泳 彭丛林/文 杨浩翰/图
彭远祥196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年分配到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工作。1982年,他调回深圳工作,在原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一做就是26年,1999年从副研究员的岗位上退休。近年,彭远祥的工作单位并入深圳市场监管局,事业发展得更加稳健,他看到眼里,喜在心上。回首往事,如今82岁的彭远祥说:“我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碰到困难,我就想起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
为何当年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回到当时四处是荒地的深圳?彭远祥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深圳龙华人,我回来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特区。”在上海农科院工作期间,他以研究水稻的抗病性为主,并进行植保、育种。1982年,他不顾家人劝阻,只身一人回到深圳。他跟研究蔬菜种植的妻子说:“深圳有大片荒地,你将来也大有可为。”来到深圳后,彭远祥负责筹备深圳花卉研究所。他和同事找来了拖拉机,在如今的福田东海花园所在地开荒,大展身手。1983年,上海籍妻子万秀玲带着儿女过来了,成了他的“战友”。从此,在家人支持下,彭远祥成为潜心钻研的辛勤园丁。
当时,月季花是香港市场最畅销的四大切花。发展月季花生产是一个很好的创汇项目。但深圳夏天炎热,暴雨频繁,给月季花的生产带来困难。再加上深圳花卉事业起步晚,没有什么资料可参考,发展月季花产业举步维艰。彭远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灵活应用,根据每个作物品种对自然环境都有不同抗性反应的特点,筛选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他查阅国内外资料,到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引进307个不同月季品种,种在观察圃内进行研究。在品种的选择上,除去不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保留抗性强的品种。在栽培技术上通过各种对比试验,采用了移盆换土、促长新根、喷水降温、促进生长、合理修剪、摘减花蕾、及时喷药等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月季花生长的环境条件,每年繁殖大批盆栽月季供应市场。从1983年开始,他和同事培育的花卉连续6年参加香港月季展销会,受到广泛赞赏。
彭远祥和同事们除大力发展盆花月季外,还发展月季切花品种。他们从荷兰引进一批新的切花品种,在研究所种植了40亩,除了供应深圳外,还供应厦门、广州等地。1992年,深圳种植了500亩,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出口量都比过去大幅提高了。彭远祥的月季花科研成果,频频获奖,其中,“月季花引种度夏栽培研究”荣获了第一届花卉博览会科技进步奖。
彭远祥跟植物打了一辈子交道。1999年退休后,彭远祥发挥余热,曾在福田农批市场开了花卉诊所,为商户、市民提供花卉种植知识。如今,年过八旬的他,还在南澳开荒一小块地种植鲜花、蔬菜等,自得其乐。彭远祥说:“我见证了深圳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的结果。相信在党的引领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
新闻推荐
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乾:“深耕专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未来”
扫码延伸阅读晶报讯(记者姚慧苹)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相关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