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元。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粤海派出所辖区,提起“姚Sir”,几乎无人不知,他长期扎根基层,破获许许多多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案,带出一批精明能干的便衣伏击队员,是辖区百姓口中的“守护者”。
从警30多年,姚一元在刑侦、治安、巡逻、社区等岗位上干过。因工作出色,他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现如今临近退休,他加倍珍惜身穿警服的日子,走街串巷、奔跑抓捕,忙个不停。
“小案”和百姓息息相关
粤海派出所辖区地处南山区商业文化新中心区,早些年治安情况复杂,盗窃案多发。当时,姚一元在南油做社区警长,每次和居民聊天,总能听到他们抱怨“自行车又丢了”“车玻璃又被砸了”。姚一元心里不是滋味。
一次,姚一元抓到一个小偷,发现其住在梅林,姚一元想不通“为什么跑这么远来偷?”小偷答道:“他们说这边好偷。”这句话让姚一元触动很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民生小案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姚一元办得“津津有味”。有一老旧居民楼常有窃贼,顺着下水管道爬楼,姚一元让物业买来黄油抹在管道上,窃贼摔下来一次后,就再也没来过了。
在姚一元等公安干警的不断努力下,社区治安环境越来越好,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大大增强。
辖区偷盗案件下降80%
“打击是最好的防范。只有把嫌疑人抓住,社区才能安宁。”2005年,时年43岁的姚一元组建了粤海派出所第一支伏击队。凭着从警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信息资源,他带领派出所便衣伏击队对辖区盗窃类案件发起攻势。
便衣伏击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讲究智勇谋略:带多少人、该盯哪些人、什么时候抓……个中门道数不胜数。为提高伏击队抓捕技能,他还发动年轻民警看《动物世界》,学习猛兽如何捕猎,从中领会伏击的诀窍。
几年前,辖区内发生多宗嫌疑人开面包车盗窃电动车的案件。收网时,姚一元驾车联合重案队民警从宝安区、南山区一路跟踪至福田区。当嫌疑车在路口等红灯时,他当机立断,驾车急停、挡在嫌疑车前,成功抓获5名嫌疑人,缴获10多辆被盗车,一举打掉该团伙。“如果在行驶时实施截停,极可能发生追逐,造成不必要伤害。”姚一元回忆说。
久久为功。在姚一元带领下,便衣队打击违法犯罪成果显著,高峰时一年抓了106人。辖区偷盗案件由此大幅下降,降幅最高达80%。
带上妻子一起“打伏击”
姚一元一心扑在工作上,与“徒弟”相处的时间,比陪伴儿子多很多。身为警嫂,妻子罗静梅不仅操持整个家,还是他缉匪破案的好帮手。
“派出所打伏击,出去的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很容易暴露。”姚一元笑道,妻子于2015年退休后,他开始带上妻子一起“打伏击”。
罗静梅聪明又敏锐。“公园、河边等地,是情侣约会的集中地,也是小偷常出没的地点。”姚一元说,不少情侣约会时随意将包包放在一旁,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说是带我去散步,实际上他的眼睛时刻留意周围可疑的人。”罗静梅笑着说,一遇到案件,姚一元立刻把她“晾”一边。两人相伴数十年,姚一元与罗静梅获得了2019年广东“最美家庭”荣誉。
如今,姚一元快退休了,有人劝他:“老姚,辛苦了大半辈子,歇歇吧。”姚一元说:“我的"青春年华"才刚绽放。”他计划着退休后参加反诈志愿队,为市民宣讲反诈知识。
南方日报记者邓子良丰雷
通讯员粤政宣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何冬英通讯员陈丽纯陈甜甜)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让在隔离酒店进行医学观察的儿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