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关山险阻、极不平凡的一年。光明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营商环境提升年”“治理能力提升年”工作安排,蹄疾步稳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各方面工作做出新努力、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近日公布的光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悉,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100.7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同比下降11.7%;第二产业增加值741.4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57.15亿元,同比增长6.0%。三大产业比重为0.2︰67.5︰32.3。值得一提的是,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500.79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光明区在布局前瞻性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和建筑业方面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99.03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6.2%和7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723.84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194.16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3.40亿元,同比增长30.5%。
●服务业方面
金融业增加值36.13亿元,同比增长2.7%;房地产业增加值68.48亿元,同比增长19.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26.1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63.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63亿元,同比增长13.5%。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
去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6%。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52.53元,比上年增长7.3%。
●教育事业和科技方面
去年年末全区学校总数128所,比上年增加10所;在校学生总计114118人,增长2.8%。科学技术进步迅速,成绩斐然。截至去年年末,全区各级创新载体共12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5个,省级创新载体57个,市区级创新载体57个,港澳基地1个。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686件和14714件,同比增长37.3%和40.4%。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方面
去年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44座,总面积61193.80平方米;藏书量286.24万册,比上年增长4.5%。全区有文化广场38个,电影院14个。全年接待游客130.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5%。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07个,其中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年举办10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5次,参加人数34441人次。
●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方面
全区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3.35万吨 /日,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截至去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长度140.95公里,与上年持平。公园共有260个,同比增长22.1%。垃圾转运站45个。公共厕所213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259辆,同比增长17.7%。全年处理生活垃圾9.02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共发生火灾事故158宗,同比下降12.2%;死亡0人。
新闻推荐
党群服务中心 为一线人员送服务 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变身“逆行者”安心屋
核酸检测服务点。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黄国焕文/图)近日,光明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点)迅速平战转换,将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变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