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色水稻种植的兴安盟大米标志
“一亩良田”认购签约现场
市民在田间体验插秧捕鱼活动
蓝天白云为幕,万亩稻田为场。5月29日,兴安盟第三届稻田文化展示暨“一亩良田”认购启动仪式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敖包山稻田公园举行。自2020年,乌兰浩特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送上百亩彩稻祝福后,两座城市的市民来往交流也更加频密,乌兰浩特借此次启动仪式,欢迎广大深圳市民认购内蒙古兴安盟“一亩良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乌兰浩特市委副书记王春友为活动致辞,市政府副市长王凤华主持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乌兰浩特市农科局局长刘丽对兴安盟大米及“一亩良田”认购产品进行推介。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郭晓亮对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进行推介。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乌兰浩特市东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提供认购服务的大米企业、合作社,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创中心、京视网手机台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等认购方进行了签约,与香港菁莨生物科技集团进行了线上签约。
现场展示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文创及非遗产品、扶贫就业成果,突出农业发展特色,挖掘稻田文化,农趣稻味弥漫敖包山,一幅农旅融合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稻田欢乐插秧 共享农耕之乐
据悉,活动现场还展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设置了稻田插秧体验区,捉泥鳅趣味赛等活动。趣味十足的插秧比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你追我赶、展示技能、一决高下,并引来现场游客和嘉宾争相参与,在掌握了插秧技巧后,将一株株秧苗插入稻田,农耕劳作的体验感极强。插秧季播撒的是希望,撬动的是一方经济,演绎的是农耕文化,春华秋实,期盼五谷丰登。
在稻田插秧体验区参加活动的市民刘先生说,他每年都会带着孩子来参加稻田文化活动,和孩子一起体验活动项目有助孩子的成长,也能拉近亲子关系。刘先生说稻田文化活动办得一届比一届好,体验完插秧活动后带着孩子去捉鱼。“今年稻田文化活动也吸引了在长春的朋友,他们一大家子坐动车来参加活动。”刘先生说。记者从主办方处获悉,本届稻田文化展示暨“一亩良田”认购活动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周边市民参加。
认购“一亩良田” 优质米进鹏城
站在敖包山稻田公园二层观景台上,近4万亩水田尽收眼底。刚种下秧苗的稻田犹如一块块镜面镶嵌在兴安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清风拂过,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特别感谢政府为我们这些大米企业举办这样的活动。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力,十里八乡的人都能来参加。一方面来说活动的影响力,把我们兴安盟大米的品牌推了出去。另外一方面,一亩良田的认购也帮助我们大米企业缓解了压力,能让我们更放心去抓品质,把更好的大米带给市民。”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现场有来自乌兰浩特市的10家企业、合作社提供了稻田认购服务。让优质、放心的大米“从农田走向餐桌”,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刘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是从推广兴安盟大米品牌,服务乌兰浩市大米企业的角度,去举办稻田文化展示暨“一亩良田”认购活动。希望通过一届又一届成功举办的活动,能把兴安盟大米推向全国,走进深圳,让更多的人吃到黑土地培育的好大米。“期待深圳市民在乌兰浩特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一亩良田", 让优质、放心的大米"从红城走到鹏城,从农田走向餐桌"。”刘丽说。
据记者了解,认领方式分为全程托种和半程托种。对于前者,稻米从种植到加工成品均由大米企业、合作社负责,认领者可参与劳动和体验劳动。对于后者,则注重体验,认领人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农耕劳动,并对稻米从种植到加工成品的每个环节用工情况进行核算,按市场用工标准工资金额折算每阶段出工费用,按出工比例扣除认领费用(用农产品实物抵顶)。该认购活动共有24种套餐,附带农产品及服务各不相同,其中,有机水稻为4800元/亩—7200元/亩(含附带农产品及服务),绿色水稻3000元/亩—5000元/亩(含附带农产品及服务),常规水稻2000元/亩—3000元/亩。
“我一直对内蒙古很向往,能有这样的活动近距离体验草原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深圳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已经以其公司的名义认领10亩地。同时,也有深圳市民联合认领5亩地。“兴安盟大米是实实在在的好,我吃过后是齿颊留香。”市民罗女士对记者说。
产业融合发展 引航现代农业
记者了解到,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条件,造就了远近闻名的“兴安盟大米”。城因米名,兴安盟荣膺“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米因城兴,兴安盟大米获得“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等多项殊荣。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作为“兴安盟大米”的中高端产区,稻米产业在“兴安盟大米”品牌的带动下取得长足发展,天极、草原三河、天娇赋、义勒力特、金谷等品牌大米香飘大江南北,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乌兰浩特处于三山两河一湿地生态圈,气候适宜,自然生态,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寒地黑土、有机质含量大,多重自然资源优势叠加,使乌兰浩特成为高端绿色有机大米的最佳生产地。目前,稻田种植面积共17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15万亩,绿色种植面积10.1万亩,有机种植面积2.65万亩。绿色生产、质量保证,大力发展“稻田+”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一水两用,通过稻鱼、稻蟹、稻鸭、稻虾养殖,构建了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严把“肥、药、水”三关,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全面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今年,通过推广统一6个优质水稻品种,实现了水稻品质统一,标准统一等“六统一”。生产的“兴安盟大米”以其独特的优势特点,引领兴安盟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播种梦想和希望,收获成功和幸福。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的农耕生活插上旅游之翼,万顷沃野吐芳华,红城大地绘锦绣。乌兰浩特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兴农行动战略,打造了“一带四区”百里兴安稻海产业观光带,将持续以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乌兰哈达三合民俗体验区及葛根庙最美田园四个核心区域为引领,全力推介“兴安盟大米”品牌,加快稻米产业发展,通过“农业+”模式,依托精准、高效、现代的旅游农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认领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一带四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格局,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名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
晶报记者 王宁 通讯员 李云帆/文、图
新闻推荐
深圳商报财经评论员王亚杰这两年,“喝酒”“吃药”行情几乎一直是市场的热点。股价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即便经历了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