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档案王富清,辽宁省桓仁县人,1929年2月出生,1948年入伍,曾参加辽沈战役。1950年至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获二等模范奖一次、文化模范奖一次。1953年转业,先后在黑龙江林口、黑龙江华安机械厂、辽宁锦华机械厂工作。1974年6月入党,1989年退休。
王富清19岁应征入伍,参加辽沈战役,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怀着“回不来”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奔赴战场;退伍转业时,将功勋藏于箱底,用勤劳双手换取美满幸福的生活……
参加解放战争,在辽沈战役中立功
1929年2月,王富清出生在辽宁省桓仁县。1948年,县里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9岁的王富清和许多青年一样,报名参军,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入伍后,王富清光荣地成为炮班的一名副炮手。
提起当年参加战役的经历,王富清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从他的言语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位老兵的爱国心。
1948年秋,抚顺解放战斗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斗中,王富清被派去当侦察连士兵,曾和战友深夜潜入国民党部队驻地,制服岗哨,并包围了国民党某师长的住所。
王富清回忆,“当时屋内,国民党军官们正在打牌享乐,我们在屋外早就把机枪架好并对着屋内。接到指令后,我们冲进屋内时,敌人毫无防备,只能束手就擒。”最后,这名师长被劝降,并下令打开城门。后来,这些国民党的军官和士兵被带到了解放区。就在那一晚,英勇的解放军将士前赴后继,冲锋陷阵,激战7个小时,最终夺取了攻城战斗的胜利。
在参加解放战争时,枪林弹雨、连天炮火是常态。因战况激烈,王富清的手臂还挨过子弹,幸好没有伤及性命。
远赴朝鲜上前线,曾亲自抓获特务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当时,已被抽调到辽宁丹东空军雷达营部的王富清,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平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询问起赴朝鲜战斗的感受时,王富清说:“以为祖国效力而自豪!奔赴朝鲜就没想过自己还能平安回来,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唯独挂念家里最疼爱我的母亲。”
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王富清印象最深的是,自己亲手抓住了一名特务。有一晚,王富清和3名战士在营地周边开展夜巡。突然“啪”的一声,他看到附近有信号弹往天上发射。由于夜间漆黑一片,他们无法确切知道信号弹发射的具体位置。经过一番搜寻无获后,王富清只能先带人回部队。回屋里休息时,王富清一夜辗转难眠,总觉得信号弹的发射有问题。
天微亮,王富清再次带着战士出去巡查。此时,附近的一座石头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来到山上搜查时,发现一块大石板之下竟有一个可藏人的空洞。王富清马上警惕起来,举起枪支对着洞口大喊:“里面有没有人?把枪支递上来,人马上出来。”没多久,一个嘴里念叨着朝鲜话的特务老老实实地举着双手走了出来。王富清和战友们顺利将他擒住。
不管做什么事,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
1953年,王富清随部队从朝鲜战场前线撤退回国。随后,王富清转业。考虑到离家多年,他拒绝了组织的工作安排,选择返乡照顾年迈的母亲。
后来,得知有“三线厂”(军工企业)招工,王富清就到黑龙江华安机械厂当了一名机修工人。当时,生产线上有一道工序特别复杂、费人工。经过王富清的一番改动,这道工序变得更加简单,生产力也大大提高,他也因此被调到革新班。
随后,华安机械厂开设分厂,王富清到了分厂辽宁锦华机械厂工作。在这里,他的工作才真正稳定下来,成了家,并有了小孩。
1974年,部门领导看王富清心地善良、忠厚朴实,工作上表现十分出色,便推荐其入党,并主动当他的入党介绍人。至今,王富清党龄已有46年。
1989年,王富清正式退休。早些年,他跟随女儿来到深圳龙华定居。如今92岁高龄的他虽然行动不便,但却十分满足。“相比许多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并且过上如今这样好的日子,已经很幸福了。这一切,都得感谢党。”
龙华新闻记者 丁小梅/文 蔡维泽/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徐蔚昕通讯员黄惠娣李信欣)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连日来,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