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语言障碍的接种市民竖起拇指向燕罗志愿者表达谢意。
团结战疫刻不容缓。在燕罗街道各个疫苗接种点、核酸采样点,除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身着红马甲的燕罗志愿者也为这里增添了“一抹红”。就像颐年社康副主任黄亨所说:“志愿者是素质最高、最值得我们信赖的战友。”
燕罗志愿者积极响应团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号召,用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防疫一线汇聚成红色的河流,不仅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更是在“逆行”中传递着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一抹“燕罗红”汇聚成红色的河流
“随时可以上岗。”“今天是周末,希望能有位置为一线人员减轻负担。”每天,街道义工联发起线上招募一小时内,志愿者们便能集结到位,特别是周末,没报上名的志愿者还会私信工作人员,表达迫切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的决心。
他们中有党员、有团员、有青年、有长者……面对疫情,他们顶着烈日,引导市民有序排队,衣服被汗水浸湿就像被水洗了一样;他们用脚步丈量社区,深入农贸市场、重要路口协助巡查防疫情况,提醒广大市民共筑防疫墙;他们用细心、暖心服务市民,提前准备了爱心便当,杜绝空腹接种疫苗。他们所共有的特点就是迎难而上,众志成城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同时,燕罗街道团工委高度重视科学战“疫”,志愿者在接受培训、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据统计,自3月以来,燕罗街道志愿服务已覆盖辖区所有社区、疫苗接种点和核酸检测点,3000多名志愿者累计协助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及社区卡口联防联控等200余次,服务市民逾10万人次。
连续两年坚守防疫一线的夫妻档
端午节当天,记者多次电话联系燕罗志愿者王守菊,但一直无人接听。直到下午5点多,刚在颐年社康忙完一天工作的她才抽空回了个电话。
“王姐是标兵中的标兵,有她的支援我们的工作压力减轻不少。”黄亨说:“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老公是一名党员、也是志愿者,哪里需要帮助你们尽管调派。"”路圣超、王守菊是燕罗志愿者队伍里的夫妻档,自己经营些生意,每日一早王守菊安排完工作后便奔赴防疫一线,下午支援完一线后又急忙赶回继续处理工厂当天的收尾工作;路圣超全力支持妻子参与志愿活动的同时,也利用闲暇时间支援一线,甚至在节假日带着已就读大学的孩子一起战疫。
端午节当天上午8时,王守菊带领十几名义工已经在颐年社康排队的人群中交织成红色的河流。中午,其哥哥从家乡到东莞出差顺路看望王守菊,这对志愿者夫妻档趁着接种点午休的一个小时回去与亲人吃了个简餐,便又赶回社康,直到最后一名预约的市民完成接种。
昨日虽是颐年社康首次尝试同时开放两个品牌疫苗的接种,但现场忙而不乱。志愿者通过“询问+查验”的双保险方式确认接种市民所预约的品牌后,向其发放了不同的小卡片,将队伍引导到不同的两个方向。“我们提前召开线上会议,制定了简单实用的工作计划,关键时期队列绝不能乱。”王守菊说。
早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这对夫妻档就坚守在防疫第一线,还把深圳的“志愿者之城”精神带到了安徽老家。今年,随着新一轮抗疫号角吹响,像这样朝九晚五的志愿生活王守菊已经连续坚持了79天。
防疫一线还有许多这样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他们成为基层“战疫”的中坚力量,用实际行动温暖着燕罗,为防疫一线注入“爱”的伟大力量。
宝安日报记者 徐迅 通讯员 张金萍 李婷/文 记者 宋璐/图
新闻推荐
近年来多地爆出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派观点认为,冒名顶替行为冲击了教育公平的底线,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