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孙波
一年一度“618”。
这是一个与“双11”遥相呼应的全民网购狂欢节。“双11”是天猫(当时叫淘宝商城)造的节,选了被称为“光棍节”的11月11日;“618”是京东造的节,选的是京东店庆日。人们记不清这两个日子哪一个首先成为全国全民的消费节庆,只隐约记得,大约是在2015年前后,这两个电商造出的“节”风靡全国,成了全国各大电商比晒成绩单的日子。比如,网上可查的2020年数据: 6月23日“618”全网统计,总销售额超过4573亿元,同比增长43.78%;2020年11月1日至11日0点30分,天猫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000亿元等。
电商晒成绩单的时候,也是消费者盘点钱包的时候,要不为啥又叫“剁手节”呢?但即便知道要“剁手”,也还要被电商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需要盘点下被重塑的商业格局,被改变的消费习惯,被颠覆的消费认知,然后才能意识到一种正在引领消费的消费新文化。研究这种消费新文化,对于主动调整商业战略,对于推动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是消费格局。早年来深圳的人对深圳的几大传统商圈是有深刻印象的,比如东门商圈、华强北商圈。早些年份,每逢“五一” “十一”以及春节黄金周,深圳各大商圈都会演绎以折扣为核心内容的激烈“商战”。但是,这样的“商战”虽然也还年年上演,但比起“618” “双11”的网上商战,其规模、力度、参与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消费习惯。就大部分日常消费或时尚消费的耐用品而言,普通人的消费决策不再是今天缺什么就去商场商店买什么,而是将集聚了一个时段的需求,集中在一个时段、一个平台上去实现。商家比拼的,是平台的大和小、货品的丰富度、折扣的多与少、交易的便捷性等。
再有消费认知。传统消费是要揣摸荷包厚薄,大不了是个“月光族”,但现在的各种金融产品不仅丰富而且便捷,能支持各种各样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这种认知改变,意味着一次激烈的消费季过后,需求在相当长时间内是趋于饱和的,消费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处在恢复期的。所以,如果不能集中时段集中出销量,就可能要在相当长时段应对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低迷的考验。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规划与部署写进了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写进了深圳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深圳“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也正在实施。要实现“双中心”的建设目标,需要深圳密切关注消费文化走向与消费趋势的变化,以超前思维谋篇,以超常举措布局,为“双中心”营造最强吸引力。
新闻推荐
深圳人才引进入户政策拟调整 核准类学历型人才底线拟调为全日制本科
近日,深圳市司法局官网发布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深圳市核准类和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